在缅华侨华人、中资企业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访问
“中缅友好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应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温敏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月17日至18日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
连日来,在缅华侨华人对此十分期盼。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在缅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听他们畅谈对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的热切期待,并听他们讲述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动人故事。
两国友好合作令人憧憬
“习近平主席新年伊始访问缅甸,对两国友谊来说将是里程碑式的,将在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将进一步巩固传统友谊、推进全面战略合作、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在缅华侨华人对此十分期待。”缅甸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高景川说。
“习近平主席此次来访,我们华侨华人由衷地感到高兴。”缅甸中华总商会荣誉会长杨釧玉难掩兴奋之情,他说,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主席2020年首访就选择了缅甸,令当地华侨华人感到非常兴奋。
“我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一定会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更高水平,帮助缅甸在农业、科技、通信等领域取得更大进步,两国友好合作的未来令人憧憬。”杨釧玉说。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度来访,我们缅甸的华侨华人相信,这将会深化两国互联互通,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更高水平。”缅甸曼德勒华助中心主任李继昌说。
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缅甸是中国友好邻邦,“胞波”情谊历久弥新,民间往来高位运行。
“两国人民互相以‘胞波’相称,‘胞波’在缅语里是‘兄弟’的意思,这样的称呼,在世界上是独特的。”高景川说,20世纪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6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缅都坚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支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共同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
“两国之间民心相通,经贸合作更加活跃,为两国人民带来了福祉。”杨釧玉说,近年来,缅甸到中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回到缅甸后,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切身的体会,深化了友谊。
在杨釧玉看来,两国地理相邻、文化相通、民族相融,20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将两国紧密联系起来,文化互通,人民友好往来,是山水相亲的一家人。
随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及大项目合作的推进,缅甸中文网运营总监杨明月感到,两国间合作机制越来越流畅,除了项目建设之外,民间交流也在深化,不仅华侨华人,还有越来越多的缅甸人都愿意学习汉语。
“一带一路”造福两国人民
这几年,杨明月由衷地感受到了“合作共赢”的成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援建了很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地点就在缅甸民众的身边,让当地民众切实受益。”
比如加强电力合作,是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构成了中缅经济走廊的骨干电网支撑,将加快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
“通过电站建设,电力成本下降了,供电稳定了,很多工厂也能引进一些更好的设备,不少家庭的电器设施可以换得更好一些,当地人民非常欢迎。”杨明月说,再比如,一些农业企业租用了村民的土地,村民在企业里还能继续工作,收入也提高不少。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师来到缅甸投身建设。
由中国电建集团所属山东电建三公司EPC总承包的皎喜电站,是缅甸最大的燃气发电项目,每年可产出12.74亿千瓦时电力,2019年5月竣工投产后,为曼德勒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解决了缅甸270万人的用电难题。连日来,奋战在缅甸施工一线的山东三建的员工,都在热切期盼着习近平主席的访缅。
“我们很想骄傲地说,我们完成了3年内两项目的如期投产,受到了缅甸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能抓住机遇,收获满满的成功。”该项目经理张玉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