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商贸 > 正文

和中国合作带来实在益处——尼泊尔商人的三代中国缘

2019-10-14 10:11  新华网   - 

  67岁的尼泊尔萨卡集团副总裁基兰·萨卡说,他的父亲已经记不得开始到中国做生意的确切时间了。不过,在过去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这个家族已和中国紧紧连在一起。

  “这些年我们生意越做越大,也见证了中国日益发展壮大。”日前,萨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面向未来,我很确定,我们和中国的合作越来越重要”。

  萨卡的父亲已经92岁了,第一次去中国还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那时在尼泊尔,和中国做生意的人很少,我父亲希望能够尝试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他到中国进口了织物染料回来销售。”萨卡说。

  随着生意越做越好,萨卡父亲进口商品的种类也在增加:雨伞、纺织品、化学产品以及电子产品。“1977年前后,他开办了一家方便面工厂,设备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萨卡说,这意味着不再纯粹做进口贸易。此后萨卡父亲还开办了钢铁厂等其他一些工厂,原材料也都来自中国。

  父亲渐渐忙不过来了,萨卡加入进来,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创建了一家服装厂,一些配件比如拉链和纽扣等都是从中国进口。

  他们去中国的次数多到数不清,萨卡也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中国人办事认真,效率高。”他说。

  随着在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萨卡的事业有了新的拓展。去年,萨卡与成都一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联系,今年9月,双方合作在尼泊尔成立的律师事务所完成注册。“现在来尼泊尔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需要我们这样的律所提供法律咨询。”萨卡的太太、学法律出身的库苏姆告诉记者。

  受家人影响,萨卡的儿子10年前也开始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外贸生意。从吉利汽车到北京吉普、无人机,所经营的产品越来越多。“中国的吉普车非常好开,适合尼泊尔这样的山地国家。”萨卡说。

  多年来,中尼各领域交流合作密切,萨卡一家三代的经历,正是中尼合作发展的一个缩影。

  尼泊尔知名学者尤巴拉杰·桑鲁拉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制造”在尼泊尔随处可见、广受欢迎,中国企业在尼泊尔投资创造了就业机会,现代农业、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满足了尼泊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他自己在内,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中文。

  “尼泊尔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尤巴拉杰说,他希望“一带一路”和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能够带给尼泊尔更多发展机遇。

  “如果你到街上随便问问,你就会了解人们对中国的好感。我希望我们和中国的友谊与合作能够一直继续下去。”萨卡说。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新一轮磋商盘点,这些内容要留意
下一篇:海关总署:1至9月中国进口猪肉增加43.6%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