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华媒 > 正文

陕西石泉:“金蚕之乡”编织小康新“丝”路

2020-10-10 10:59  新华网   - 

  陕西石泉:“金蚕之乡”编织小康新“丝”路

  新华社西安10月9日电(记者 李浩)一条小路桑树成荫,蜿蜒通向蚕房,蚕箔整齐排列,密铺的小蚕眠期未起。太阳刚刚升起,陕西石泉县贫困户魏诗翠已经从山上采桑归来。魏诗翠说,别看蚕小不起眼,它可是一家人的“金”宝贝。

  石泉县自古就延续着兴桑养蚕的传统。62岁的魏诗翠家住池河镇新兴村,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养蚕,但囿于落后的技术,小蚕成活率低,守着桑蚕却只能“喝西北风”,无奈之下,一家人陆续离乡打工。

  魏诗翠说,脱贫攻坚让陷入困境的家重燃希望,在帮扶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又开始养蚕,与过去不一样的是,难养的小蚕可以送进“托儿所”,成活率有了保障,收入稳步提升。

  蚕宝宝送进“托儿所”,是当地为了保障贫困户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措施。“养好小蚕一半收。”池河镇党委书记胡先武说,由于小蚕孵育技术要求高,养好小蚕是确保收成的关键。通过小蚕共育模式,实现了蚕茧优质高产,为蚕农规避了染病风险,缩短了养蚕时间,蚕农每养一张蚕可实现增收1500元到2000元。

  “这批蚕宝宝正值二眠,等到三龄,就可以送给贫困户自己养了。”养蚕大户刘小兰说,从县蚕种场领出蚕种,我负责共育,因为我这技术成熟,消毒各方面做得彻底,蚕种在我这发育到三龄后,农户拿回家就好养了。

  “懒养猪,勤养蚕,28天见现钱。”如今,蚕桑产业更是成为秦巴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汉江河水穿石泉县城而过,河畔的天成丝业有限公司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一个个蚕茧被抽成纤细的茧丝,最后“变身”丝绸产品。公司副总经理孙浩勇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与包括1176户贫困群众在内的3700余户蚕农签订合同,以保护价收购蚕茧。

  如今,蚕桑产业在石泉县已完成了全产业链条跨越发展,一组数据可窥一斑:1万户养蚕农户,7万亩桑园,12家茧丝绸加工及副产品开发企业。2019年石泉蚕桑产业总产值达16亿元,其中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4亿元,规模以上丝绸工业产值12亿元。 2019年全县贫困户养蚕5596张,蚕茧收入790万元,户均蚕茧收入8458元。(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安徽设135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下一篇:外媒: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拟计划大幅削减技术移民清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