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伍芷蕾:我和我们的爱国心

2019-12-19 10:39  人民政协报   - 

  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博士智库委员会常务副委员长伍芷蕾:我和我们的爱国心

  在日前的一次论坛现场,伍芷蕾用不太流畅的普通话说,听到开场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时,自己激动得直想流泪。

  文化认同是爱国爱澳的根基

  教育周刊:那天在会议现场,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小朋友同唱《我和我的祖国》时,您差点哭了。当时具体是什么感受?

  伍芷蕾:孩子们的歌声仿佛就是在诉说着一代代人之间的传承,犹如感受到这片土地在历史齿轮中前进的种种记忆,内心澎湃得直想流泪。

  教育周刊:您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教育?

  伍芷蕾:爱国主义教育第一个字就是“爱”,我理解既是保家卫国的精神,又是薪火相传的情怀。对我个人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首先,基因决定了我拥有华人的外表;其次,出生于广州的我第一语言是中文;再者,成长的环境让我最先接触的社群是华人。任何东西都无法否定我身上的中国特征,而这些特征代表了我们的文化本源。曾经有一天,我将自己创作的国画赠予外国友人,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我的内心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我也因为类似事情更加认同自己骨血中的中华文化。

  教育周刊:您接受和了解的澳门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是怎样的?

  伍芷蕾:依我看,澳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立体式的。“爱国爱澳”已经成为澳门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澳门是一个中西文化包容的移民城市,不少来自内地的上一代人经历过国家的发展变迁,很自然地就会把爱国的感情传给下一代;澳门学生有大量去内地交流的机会,很多澳门学校在内地也都有姊妹校,两地同辈学生交流密切;澳门媒体也通常会正面报导国家和澳门的情况,再加上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共同塑造了澳门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回归之后的澳门背靠祖国,经济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为澳门年轻人带来了希望,于是更加拥护国家和政府。

  值得提及的是,如何认识历史决定了澳门年轻人如何看待现在与未来。近年来,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教青局)与人教社深度合作,在历史、地理等科目上,澳门广泛使用内地人教社编写的教材,这对帮助澳门年轻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非常重要。例如,在人教澳门版的中国历史书中,用的是“抗日战争”,而不是如香港一些历史书中的“中日战争”,这一字之差其实可以深刻地影响学生的立场和认同感。澳门中小学还有一门必修课,《品德与公民》,这一课程的可选用教材之一也是由教青局与人教社共同编写的。学习这门课是希望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到认识家庭、社会、国家再到整个世界,在《品德与公民》课的教材编写中,内地与澳门的老师、专家都参与了进来。

  教育周刊:澳门年轻人的状态怎么样?

  伍芷蕾:现在澳门的年轻人比从前、比上一辈更加关注政治。以前大家可能更个人主义一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逐渐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业休戚与共,所以政治参与意识更强了。当然,互联网时代也赋予了年轻人更多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方式,所以即使有不同的声音我认为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爱国爱澳并不意味着回避问题,更不是说我们国家的发展、澳门的发展不存在任何挑战和问题。

  “榜样告诉我奉献的价值和力量”

  教育周刊:您曾提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奉献社会”。这样的结论因何得出?您想给祖国奉献什么?

  伍芷蕾:我受到了良师益友的榜样启蒙。一位是我在澳门大学的恩师,经常没日没夜地加班,他说就是因为想教好更多的孩子让社会越来越好。另一位是我的好友,他小时候很苦,事业有成之后不断投入培养人才的公益事业,还无偿传授自己的经营之道,成功帮助澳门青年人创新创业。他们这种奉献和大爱精神非常触动我。

  人民大学毕业后回到澳门,安稳闲适的工作让我觉得学无所用,所以我选择了到澳门大学继续读研进修。后来在北大读博士的时候,我研究的是中国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问题,其中的内容关乎澳门人才与社会未来的发展,需要阅读不少与教育、医疗及养老相关的文章,经常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我希望可以通过对澳门的教育、医疗及养老等方面的关注与研究,让读者能够理解澳门这个社会的变迁历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而且,我将毕业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拿去参加澳门科技创业比赛,获得了亚军。我希望这个成果或者理念可以推广到澳门,甚至应用到大湾区,创建出澳门的老年人健康数据库,真正能够服务到每一位老人,帮助政府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教育周刊: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最近您在澳门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氛围?

  伍芷蕾:整个12月,澳门将举办一系列庆祝回归的大型活动,到处都是祥和的气氛。12月8日,由澳门政府文化局主办、几十个民间机构支持的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19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圆满举办,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澳门本地的80支表演队伍近1800名艺术家演员参与演出,阵容鼎盛,大家共同庆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现场气氛感染着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到要为澳门、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做些什么。

  社会组织力量虽小,爱国情重

  教育周刊:博士智库委员会的成立背景是什么?做了哪些工作?

  伍芷蕾:智库创办于2018年9月1日,隶属于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协会是一个以澳门青年专才为主体,由香港、台湾及海内外热爱中国的爱国人士和团体自愿联合组成,旨在启发澳门青年从事爱国教育及相关活动的非营利性民间团体。目前博士智库委员会已汇聚40余位涵盖官产商学研等领域的青年博士、博士后委员,致力于为国家和澳门发展贡献高端智慧和力量。

  我们向广州市工商联、南沙区、荔湾区、新会区以及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多次提交过政策建言。今年4月,我们还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启动了国家安全研究课题,集体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澳门回归20周年,我们配合政府举办了很多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展览,主动组织海内外各界人士来澳门参观访问。澳门特区政府也会定期不定期地约见我们、听取我们的意见,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任与支持。

  教育周刊:作为常务副委员长,您怎么看民间组织机构在加强同内地的联系、维护“一国两制”方面的作用?

  伍芷蕾:民间组织的特征是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澳门有9000多个民间社团,比如同乡会、协会、学会、智库等等,独立性都很高,在保持两岸血脉传承、同内地的联系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现任主席黄家伦是广州市政协委员,在他的带领下,智库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凝聚力。因为大家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相对来说很方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澳门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并存的国际化交流基地,我们想利用所学真正为这个基地的发展、为祖国建设做一点事情,这就是智库的特色和专业性所在,我们都以此为荣,爱国爱澳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教育周刊:目前智库在推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有什么计划?

  伍芷蕾: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博士智库是个茁壮成长的年轻组织。从最早只有11人到目前40多人的规模,而且还在不断增长。12月13日,我们在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就业驿站”,也在广东省中山市挂牌“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广东省中山市中华文化教育基地”,以期吸引更多人才贡献才智、建设家园。(记者 贺春兰/实习生 唐颂)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日本深圳总商会成立 黄实出任总商会会长
下一篇:马来西亚华裔学子参访兰大:“百转千回”终成一脉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