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历史时刻!华裔竞选人杨安泽首秀出奇招,华人离总统越来越近!

2019-07-03 10:10  拉斯维加斯华人生活网   - 

华裔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杨安泽(Andrew Yang)27日参加了初选电视辩论会。

 

作为首位华裔竞选人,他的出现已经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看到这个民主党(第二场,前一天刚刚举行了第一场)辩论赛,有没有看出一点点“特殊”?

 

是的杨安泽出奇招,在27日的第二场初选电视辩论会上没有打领带,让现场主持人惊讶问到“你打领带会死吗?”

 

这也让他意外成为推特上的热门话题。

 

 

根据现场站位来看,杨安泽就站在场中焦点前副总统白登(Joe Biden)的右手边第二位,舞台上的男性参选人就只有他不打领带,这让辩论会主持人之一的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主播威廉森(Brian Williamson)有些意外。

 

 

当所有10位参选人一起站在台上亮相时,威廉森转头向同为主持人的报纸专栏作家罗宾森(Eugene Robinson)问道:杨安泽打出了新局面,就是不打领带。你会说“打条领带会死吗?”

 

 

罗宾森为杨安泽辩护道:我觉得他应该这么做,他想要突显自己的不同。

 

其实杨安泽的辩论亮相打扮并非完全走休闲风,他在西装外套下穿了浅蓝色衬衫,西装上别着美国国旗别针,脚上也穿了皮鞋。

 

 

杨安泽这一招成为27日晚间的大选推特热门话题,曾在欧巴马总统时期担任白宫新闻室主任的菲佛(Dan Pfeiffer)就写说:杨安泽像坐火箭般,一路上升到我的观察名单最上面,就因为他不打领带,结构改革果然有看头。

 

 

抛开不打领带这个外因,我们也来看看Yang当天的表现。

 

尽管杨在周四的辩论中发言时间最少,仅有2分56秒,还不到拜登发言时间的四分之一,但有分析指出他还是有自己的明显优势。

 

特别是在其他候选人争论的面红耳赤时,他很安静的站在旁边。为此得到了粉丝的支持。

 

 

当被问及他担任总统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时,他再次提到了广受关注的“自由红利”。

 

即保证为18岁至64岁的美国人提供每月1000美元的无附加条件的基本收入,这也是他的标志性承诺。

 

他表示,在机器人自动化力量即将毁灭就业之际,这一点至关重要,誓言要让人们不再抱怨。

 

杨几乎把所有的发言时间都花在解释他提出的自由红利计划上,他希望用增值税来资助这项计划。

 

他说:“我们将在监禁、无家可归服务、急诊室医疗保健等方面节省资金,更强大、更健康的人口所带来的价值收益将使GDP增加7000亿美元。

 

杨认为,自由红利还将帮助人们关注一些长期问题,从而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而不仅仅是日常生存。

 

杨安泽实际上用了大量数据支持他的观点。

 

不过显然当天他并不是在场主持人和观众的菜,主持人甚至不知道他说的增值税是什么意思。

 

而在场观众对于他的观点和论据也显得不够激情,毕竟美国人听惯了一些政客激情且富有感情的竞选言论,很多人对于理性的数据并不感冒。

 

据报道,杨安泽的粉丝群叫做杨帮(Yang Gang),其中不乏鉴定的支持者。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内,很快就到达了6万5000名捐款人的门槛,华裔各微信群中也曾发起过:一美元,送他去辩论的活动(既拿到27日晚间电视辩论会的入场资格),如今这一步已经完成。

 

但是支持者们显然不满足第一步,他们希望杨安泽能走的更远。

 

 

杨安泽从今年二月起,借助网络声量和小额捐款异军突起。随后,他的知名度和民调都有所突破,如今顺利完成首场辩论。

 

基于自由红利政策主轴,杨安泽提出了“人道优先”的口号,并提出了100多项他称之为“人道资本主义”的政策主张。

 

这些政策大到全民医保,综合移民改革,扩大教育开支,降低投票年龄,等受广泛关注的议题,小到停用一分硬币,全年夏令时,解决华府和波多黎各地位等长期为主流政坛所轻视的议题。

 

这也为他的竞选活动打上了“基于现实的政策,而非空洞的主张”这一形象。

 

而他独特“人设”政治素人的背景,也使得他在全球反精英,反建制的浪潮中尝到甜头。

 

如今他究竟能做多远?这个可能不能马上下定论。但是作为首位参加总统竞选的华裔,小编依旧希望这张华裔面孔可以走的更远,这个舞台我们华裔不应该缺席。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姚培生:从外交到文学 做传播中国的使者
下一篇:马来西亚有条“华人河” 纪念早年华人拓荒者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