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海归创业者殷石:在新材料领域创新和实践

2020-08-19 11:04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殷石:

  新材料领域的创业者

  杨 琳

  对建筑行业有了解的读者都明白,普通混凝土和沙子等材料混在一起用于盖房,因为普通混凝土强度不够高,因而其中要加入钢筋以提高强度。如今,新的增加强度方案之一,是在混凝土中掺加纤维,使其成为钢筋—纤维复合混凝土,这样即能节约成本,安全性也更高。

  如果把混凝土比作玻璃,那么纤维混凝土就是钢化玻璃。随着中国新材料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人看到了纤维混凝土在加固领域的发展可能,海归博士殷石就是其中之一。

  不断试错 找到方向

  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殷石,作为国内较早试水将纤维混凝土用于建筑加固的海归,在创业初期却并不顺利。殷石坦言,自己早先走过不少弯路。“新材料行业的试错性很高,前期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市场认可,就需要寻找新的方向。”他说。

  2016年回国后,殷石创办了时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但直到去年,他才算真正确定了纤维混凝土的应用领域。3年的努力与尝试,终于有了结果。

  最开始,殷石想过借鉴国外的纤维混凝土应用,将其用于建筑物支撑结构,也想过将其用于地面铺设,还做过一些地铁管片混凝土应用……然而,这些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都无疾而终。创业初期的不顺虽让他觉得无奈,但也让他逐渐沉下来心来,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着眼于中国城市本身的特点来寻找纤维混凝土新的可能。

  伴随着自己的思考,殷石逐渐发现随着城市发展,对于老旧房屋的处理是一个难题,若拆除,建筑垃圾处理是一个难题;若不拆除、建筑物本身结构又存在危险,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固维修,而这让殷石看到了市场的商机。

  坚持创业 收获成长

  应用方向确定之后,仍需解决创业过程中另一重要问题——资金。彼时的殷石,在资金上多少有些捉襟见肘,一是因为公司前几年研发成本过高,又长时间没有盈利;二是因为殷石发现,国外过去常用来加固的纤维材料聚乙烯醇纤维虽然性能很好,但是非常昂贵。现有资金难以支撑后续的材料研发,但殷石咬紧牙,无论如何也得坚持把研发搞下去。

  “如果我不停下,那么一切就还有希望;而一旦我停下来,贷款就成了负债,之前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因此我只能在资金用完之前让公司继续正常运转。”殷石说。

  通过全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奋战,殷石与同事们终于找到了用聚丙烯来代替日本聚乙烯醇纤维的方法,在效果近乎无差的基础上成本下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更利于推广使用。

  今年,殷石又开发出了自身“新潜能”——改装机器。殷石直言,从厂家购买的现成机器不太好用,但委托对方改机器成本很高,加上材料每天都得改好几次,1个月下来就要改上百次机器。“客观上,也不可能每次都找厂家或者电工师傅来改,我就只能自己学着干。”

  他在五金店买来千百块配件,坐在店铺里请老板手把手地教自己如何接配件,这些配件如果找厂家的话需要5万多元,但自己上手就大大节约了成本。从拆第一个机器开始,到后来殷石已经把50多米的生产线全部拆了一遍,从零基础电工变成了修改机器的能手,公司内部甚至还有几套机器是殷石自己做的。

  如今,公司在研发上有了较大突破,殷石也在努力拓展更广泛的领域。原来的纤维材料是切成小段,现在已能够做成长段,可以成布也能成网,下一步可以向防弹设备、头盔、安全网、防护网等多方向拓展,步入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纽约州议员提“租约复苏”计划 将惠及华埠商家和社区
下一篇: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疫情导致八成商家营业额下降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