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送别最后一位南侨机工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些爱国赤子

2020-11-16 10:27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昆明11月14日电 题:云南:送别最后一位南侨机工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些爱国赤子

  作者 缪超 李晓琳

  “赤心光照日月,清名永世长留”云南最后一位南侨机工罗开瑚的遗体告别仪式14日在昆明举行,当地各界民众沉痛送别“抗战英雄”,铭记一段海外爱国赤子卫国史。

  罗开瑚于1918年7月15日生于海南省文昌市重兴镇甘村乡鲤塘村。1934年为家庭生计和偿还债务,远赴马来西亚谋生。

  1939年,3200余名南洋华侨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抵达云南昆明,参加抗战。罗开瑚参加第八批服务团回国,在华侨先锋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任班长,负责从缅甸腊戍到中国畹町地段运输军需物资。

  1942年,滇缅公路惠通桥被炸,罗开瑚与战友们被遣散。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到昆明市五金公司工作至退休。今年11月12日,罗开瑚在昆明去世,享年102岁。

  罗开瑚去世后,中国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悼念:“致敬罗开瑚老人,致敬南侨机工!”“老英雄走好,南侨机工精神永不磨灭”“一位不能忘却的卫国者”……

  遗体告别仪式当天,新加坡二战历史研究会发来唁电:“……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可敬可爱、可歌可泣的南侨机工老英雄感到万分悲痛。”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唁电表示:“……相信罗开瑚老先生的事迹将永远受到海内外华人的缅怀与尊崇。”

  在35年前,“南侨机工”在中国鲜为人知。

  《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作者林少川从福建赶到云南送别罗开瑚。他告诉记者,“1985年,我在华侨大学任教,一名叫蔡汉良的南侨机工提着纪念章和照片到访学校,全校师生均被他的故事所震撼,在此之前大家从未听闻过南侨机工。”

  “南侨机工不愿被遗忘,也不该被遗忘。”林少川说,近年来在众多有识之士与南侨机工及其后人的努力下,中国社会逐渐对南侨机工这一特殊群体有了认知,“罗开瑚和健在的南侨机工们努力驱使老迈的身体,参与各项纪念活动,不遗余力地弘扬南侨机工精神。”

  参加纪念活动之外,风烛残年的罗开瑚频频接受采访,不停为南侨机工这段历史提供宝贵线索和史料。中新社记者就曾多次采访罗开瑚,每每聊起他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国奔赴战场的经历,他总是笑着摆摆手,“也没什么好说的,在那种国破家亡的环境下,每个中国人都会做这样的选择。当时没有害怕,现在也不会后悔。”

  在罗开瑚辞世后,生活在重庆的蒋印生,已是全球最后一位健在的南侨机工。

  令人欣慰的是,3200余名南侨机工即将凋零殆尽之前,在云南畹町,矗立起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馆内收藏着200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照片以及400余件遗留实物;在云南昆明,开创了南侨机工主题文化街、情景组歌《南侨颂》;在云南省档案馆珍藏的“南侨机工档案”,已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高峰在罗开瑚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说,“他们爱国爱乡、情系桑梓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华儿女铭记,侨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有责任和义务把南侨机工精神发扬光大。”(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疫情未去灾害又来 希腊华侨华人“抱团”取暖迎挑战
下一篇:浙籍侨商“归家记”:不变情怀守初心 与时俱进逐未来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