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美国铁路华工:打动人心的“金色道钉”

2019-08-07 15:36  侨报  陆之迅

2

2019年8月6日,参观者被现场展出的华工相关历史资料吸引驻足。

【本报记者陆之迅北京报道】19世纪中央太平洋铁路道钉,已经显得锈迹斑斑,被安放在玻璃展柜里……8月6日,《金色道钉——美国铁路华工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这“道钉”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展品。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祁德贵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铁路华工所付出的努力是中美历史中不可遗忘的一部分。

据了解,19世纪下半叶,来自广东江门等地区的华工远涉重洋到达美国,作为主要建设者参与修筑西段中央太平洋铁路。1869年5月10日,随着一枚具有象征意义的“金色道钉”钉入路轨,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在美国犹他州普罗蒙特利合龙。这条规模宏大的铁路全长3000余公里,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受邀参加此次展览的中国摄影师李炬将自己收藏的相关展品捐赠给博物馆进行展览。今年是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150周年,李炬曾前往美国参加相关庆祝活动,自2012以来,他已经十次踏上这段历史研究的“旅程”,他感受到从美国官方到民间对这段历史、对华人所做贡献的认可。“中美两国在这件事上,共识最多,分歧最少。”

在《金色道钉——美国铁路华工展》的一张“美国内华达州接近拉芙洛克的华工墓地”照片前,李炬长时间驻足。他向记者介绍:“铁丝网旁的木头是铁路的枕木,每一次路过这里我都会停下车,把酒洒在地上,留下酒瓶。”

“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李炬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段历史,“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段关于华人的悲惨经历,可越深入研究,我越感觉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金钉:寻找中国人的美国记忆》作者、华侨史研究学者沈卫红认为,华工是一群优秀的工匠。“‘金钉’代表着美国太平洋铁路合龙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我更希望传递的是华工在修建铁路过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金钉’精神。”

沈卫红认为,华工一方面在美国修筑了一道钢铁“长城”,把中国文明引入美国,为美国多元文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另一方面,华工又主动把美国先进文化和理念输入侨乡,极大促进了侨乡的发展和建设。

在本次展览中记录着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过程中,华工所面临的巨大施工挑战。比如,内华达山的“合恩角”地势险恶,华工需要在绝壁上凿出炮眼,塞满炸药,点燃之后山顶的人尽快把吊篮和华工拉上去,由此在绝壁中铺出一条铁路路基。

在铁路建成后,部分华工留在美国,转向农业、轻工业、服务业领域等工作。部分华工回到中国,利用其在美国掌握的技术、资金等回馈乡梓。陈宜禧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广东华侨博物馆副馆长陈宣中介绍,陈宜禧1865年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1904年回中国,倡议修筑了新宁铁路。“新宁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利用民族资本修筑的铁路。他吸收美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股份制等。”

“这是两国共有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中美两国‘和则两利’,这对今天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陈宣中说。

民心相通的工程,指引未来

“铁路沿途的小城有不少历史学会、博物馆(纪念馆)等,当地人非常乐意分享和介绍华人修建铁路的历史。”李炬一次次走进这段历史,都能感受到铁路沿线居民对于华工的认可。

在“1976年南加州华侨历史学会建立的南太平洋铁路与圣费尔南多大隧道华工纪念碑”的展板前,李炬介绍:“加州铁路,南北贯通,华裔精神,血肉献功。”这座纪念碑敬献给曾参加修筑南太平洋铁路与圣费尔南多(华侨俗译圣化南度)大隧道的3000名华工。他们的劳动使加利福尼亚州有了第一条南北大铁道,并改变了加州的历史。

沈卫红这几年一直进行美国铁路华工相关研究,她发现铁路华工对于美国人和美国华人而言,都是一个具有高度关注度和共识度的群体。“ ‘铁路华工和太平洋铁路’已然构成中美民间交往中具有共同民心基础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好好地挖掘,将中美人民的这段共有历史记忆转化为共享的文化遗产,通过‘活化’文化遗产,促进中美人民友好走向共享的未来。”

正值中美两国建交40周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150周年之际,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江门市博物馆共同主办本次展览。展览以“潮流涌动”、“工程缘起”、“开路先锋”、“余绪遗泽”、“褒扬纪念”五个部分,讲述铁路华工赴美建设铁路的历史背景、奋斗过程和后续发展,展示社会各界对华工的评价以及世人对铁路华工的纪念与追思。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旧金山华裔教育委员欲竞选连任 市长全力支持
下一篇:这位侨领在南安捐建多所学校,当年就读不交钱还有补助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