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中国科技跟美国到底差多少年?任正非说了一个数

2019-06-25 17:36  百年历史   -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或许有说是印刷术,或者有人说是蒸汽机,当然还有人会说是空调、手机跟方便面。

但事实上,如果列一个世界最伟大发明,显微镜永远有它的一席之地。

 

没有显微镜,我们人类的视界永远就被禁锢在肉眼可见范围内。正是有了显微镜,我们人类才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才能对生命现象真正进行科学的解释,进而对我们的生命进行利用与干预。

有意思的是,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却并不明白它的威力。

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叫詹森,是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他在1590年发明了显微镜。只是他发明这个显微镜之后,却没有用它进行任何重大的研究,也没有任何重大的发现。

 

等于手里握着倚天屠龙刀,刀却从来没有出过鞘。

不但发明者没有用起来,就是科学界也没有引起重视。因为那时候,显微镜的另一个表亲面世了。

同样是在荷兰,同样是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发现组合两个镜片可以看到远处的景色,于是,人类第一架望远镜出现了。

 

大概人类更容易对远方产生好奇,所以人们的热情完全被望远镜抢走了。

接下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入到望远镜的制造中,包括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

而让望远镜声名大噪的是伽利略,他用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学,是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但他同时也是显微镜的伯乐。

他发明了一种显微镜,可以把苍蝇放大到母鸡一样大,他用这个显微镜对昆虫的复眼进行了研究。

到了1665年,英国学者罗伯特·胡克用自己设计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第一次描述了细胞的结构,并命名为cellar,也就是细胞,虽然他只是观察到了细胞壁,而不是真的细胞。

 

同一年,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一种反射型显微镜,从而制作出了当时放大效果最大的显微镜,从而第一次观察到了完整的细胞。还发现了酵母菌。

 

虎克是显微镜的最大功臣,他一生制作了四百架显微镜,其中最大的放大倍数达266倍。

 

从此,他就迷上了微观世界,他用自己研究的显微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

1.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2.首次发现微生物。

3.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

4.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层是真实存在的。

5.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 。

……

他也因此被称为显微镜之父。

因为不断报告从显微镜发现的新事物。显微镜终于大热起来。

1931,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显微镜。当时仅有15倍。

 

电子技术为显微镜插上飞速发展的快车,在1965年,我们国家就研制成功了二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

现在最大的显微镜可以放到二千万倍。

在哈勃为代表的望远镜向宇宙不断探望的同时,显微镜把人类的目光往另一个极端不断推进。

 

但显微镜跟望远镜有什么区别呢?

我说一个区别哈。

一个人站在阳台上,拿着望远镜,通常会被人认为是在偷窥。

 

而一个人要是在桌上操作显微镜,通常会被认为是一位科学家。

 

没错,显微镜是我见过最具科学家气质的东西。

给大家看一些老照片。

 

 

 

 

 

 

 

是不是每一个都给人研究者的感觉。

事实也正是如此,显微镜已经成为科学实验室最不可缺少的东西。

各国都在加大对微观世界的投入。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上任,就推出一项新的国家微生物组计划,对微生物的研究投入将增加一倍。

而我们的邻居日本是对微生物研究投入最大的国家,它在微生物上的研究甚至超过了欧盟跟美国。

 

为什么各国都加大微生物的研究呢?

因为微生物是生命科学以及其它类别科学的基础。人类两百年来的发现大部分都离不开微生物,离不开显微镜。

而我们国家,在这一块也绝对不能落后。

在前段时间,谈到中国在5G领先,有记者问华为老板任正非,以后中国在科技上的领先是不是个常态?

任正非说道:“不可能,中国首先要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农村教育上,要向西方学习,追上来;在高等学校的学风,像世界科学家一样,专注学术研究,博士的论文充满真知灼见,打好这个基础。这样经过五、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才能来讨论这个问题。西方无论是在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上,都有创造性方法;中国现在只有统一的考试方法,这让天才很难脱颖而出。

中国短时期不会全面达到西方的科技水平。我们也在呼吁,希望国家重视教育,改变过去落后和跟随的状态,希望孩子有些独立思维,也希望能为世界输出技术上的贡献。5G只是一种工具,现在是被社会夸大了它的价值和作用,我认为5G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任正非的看法,是差五十年,乐观一点,也有二三十年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要改变,要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美国日本这些国家,都把科学课列为重点。他们称之为STEM教育,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

 

当年美国布什总统时,就提出美国竞争力计划,要求学校大力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认为这是美国保持领先的关键。

我们国家目前在这一块投入也很大,希望能在某一天,能够在STEM教育上超过美国,教育超过美国,国家才有可能超过美国。

那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哪些STEM的帮助呢?

前面我们说了,显微镜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要让孩子具有科学素养,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配一个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孩子就等于有了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就开始学会观察身边的万物。而观察就是科学的第一步。

 

而且使用显微镜是很快乐的事情,能够贯彻快乐教育的目标,不要把学习当任务,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初中,最喜欢上的就是生物实验课。因为可以使用显微镜。但是,那时候学校装备不足,通常是四五个同学用一个显微镜,所以我往往只看了一眼,就要被推开。

 

我那时候就想,要是有钱了,我就买一个显微镜。

但这个愿望到大了都没有实现。最后托我儿子的福终于实现了。

前几个月,一个社给我送了一个显微镜的资料,我儿子一看,立马大叫:这个我要。

 

我一看,这个东西确实好。这是日本产的肯高掌心显微镜。

有的亲可能听过肯高,这是日本著名的滤镜企业,很多专业摄影师使用的第一块滤镜往往就是他们家生产的。

这一款掌心显微镜就是他们家的拳头产品。

 

为什么市面上那么显微镜,要推荐这个呢?

因为市面上显微镜是摆在桌面上的,看的需要时候制作标本。

 

过程还是挺复杂的,用到玻璃还怕割伤手。

 

要是中学生还好,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孩子可能用起来就不方便。

而这个是三岁孩子到成人都可以用的。因为它是口袋型的。

 

一不需要标本,想看什么东西,直接对上去就可以看。

 

而且还有LED照明,看黑乎乎的东西也没关系。

 

二是极轻,加上电池才50g,个头比微型手电筒还要小,完全可以握在手心,放在口袋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孩子可以把自己的生物实验室搬到室外,搬到大自然中。

 

孩子看到什么有趣的,直接对上去看就可以了。

精度60倍到200倍无极调整,蚂蚁头上的绒毛、洋葱的表皮、花蕊的外观、纺织物紧密的排线等等都能看到一清二楚。

 

马上就是暑假了,不少家长规划好了出游路线,这个显镜必须带上。孩子到了目的地,尤其是野外,可以随时用这个观察世界。

 

旅游看的是宏观世界,但有了这个,就多了一个微观世界。

 

等于花一样钱,看两个世界!

 

树叶的叶脉、水中的微生物、动物的触角、植物的纤维、河边小石子的纹路……孩子能够看到这么多好东西,他还会抢你手中的手机玩吗?

 

其实我觉得孩子最应该拥有的两样东西,不是手机,不是IPAD,而是地球仪跟显微镜。

 

地球仪让孩子知道地球之大。显微镜让他知道生命之奇。

 

其实这个东西并不仅孩子能用。大人一样能用。

比如你爱好古玩,就可以用这个去鉴定古董,拿着这个东西去逛潘家园,去逛玉石市场,你家用的是放大镜,你用的是显微镜。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再比如看古董家具,什么宋明清家具,显微镜下一看,让你秒变马末都。

怎么用显微镜鉴别古董,网上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搜一下。

 

所以,这个东西昨天上登陆头条,就成为爆品,一天就卖了两千套,直接把社里的库存卖断。现在只能是预售。好多人买好几个,特意留言要包装好,因为是拿来送人的。

确实,这个用礼太合适了,一百块钱,关键日本进口的,国内还不容易买到,海淘也不放心。送这个,对方全家都可以用。

另外,这个东西因为是日本原装进口的,进口进来还要清关,所以周期有点长。昨天二千件卖断了货。下一批货是七月二十号到货。但我们争取这段时间去调一下货,调到货就给大家发。按大家的订单先后顺序发货。大家可以先预定着,以后就是不想要了,可以随时取消。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将发射多颗卫星观测太阳和空间天气
下一篇:雄安无人驾驶微循环电动巴士搭载乘客出行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