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逆转衰老!科学家找到可恢复端粒长度方法|总编辑圈点

2020-05-01 08:52  科技日报   - 

新研究为延缓衰老的新药研发铺平道路(示意图)。

图源:newatlas网站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据sciencedirect科学资讯网27日消息称,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抗衰老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成功发现了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相关研究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现阶段,人类抗衰老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染色体末端的“小帽子”——端粒上,端粒能够防止基因DNA密码的“磨损”,在生物健康和衰老进程中至关重要。但在细胞每次分裂时,它们都会变短一些,直到细胞不再分裂而死亡。如果能干预这一过程,则将实现对衰老以及衰老带来的不良影响的调节。

201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PARN的基因,其在端粒酶的作用中地位突出,因为这个基因在正常时会稳定端粒酶的一个重要成分TERC;当其变异时则会导致端粒酶的产生量变少,从而导致端粒过早地变短。

此次,哈佛大学及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筛选了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以期寻找能够保护PARN健康功能的化合物,最终发现通过抑制一种名为PAPD5的酶可以实现,该酶能有效影响TERC,恢复端粒酶的正常平衡。

实验室中,团队首先使用先天性角化障碍患者的细胞制成的干细胞对化合物进行了测试,发现化合物可提高干细胞中的TERC水平;接着他们又利用人类血液干细胞并引发PARN基因的突变,然后将这些细胞植入到接受过化合物治疗的小鼠体内。他们发现,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恢复干细胞的端粒长度,并且对动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期望利用这种化合物开发出一类针对全身干细胞的新口服药物,从而在治疗衰老引起的疾病,甚至在解决更广泛的人类抗衰老问题中起到作用。

总编辑圈点:

端粒是我们的“命门”,短短一小段,耗尽了我们就死定了。然而近些年发现,端粒的损失并非不可操纵。一些基因可能保护端粒酶,从而延长生物寿命。如果我们能够口服一种药物,来诱发基因本来具有的返老还童的功效,那不啻为医药史上最大的成功之一。当然,做出来才算,生命太复杂。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贝塞尔”国际科学计划完结,郑兴武:我用一生“绘”银河
下一篇: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关键蛋白作用机制揭示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