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席卷中日韩等国,再次体现我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现实。各国在应对疫情的困难中,守望相助的情谊得以升华,为双边关系的发展积攒了正能量。但同时,也有个别不合时宜的负面噪音值得我们警惕。比如在韩国,就有这样的情况。
2月20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专门给习近平主席打电话表达慰问和支持,明确表示“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同日,韩国新任驻武汉总领事姜承锡搭乘韩方运输对华援助物资的包机抵达武汉履新,在某些西方国家撤馆的背景下,姜承锡总领事的“逆行”举动是对中方抗击疫情的积极支持。
而在韩国疫情严重以后,中国也及时伸出援手。3月6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表示,中国政府将向韩国援助110万只口罩和一万套防护服,还愿向韩方提供5万人份检测试剂,支持抗疫。据韩联社报道,首批物资包括8万只N95口罩和一万套防护服将于11日上午运抵韩国。此外,中国不少地方也开始向韩国伸出援手。2月27日,上海市政府大邱市和庆尚北道赠送的50万只口罩。3月4日,威海市政府赠送给仁川20万只口罩。截至3月8日,浙江、江西、吉林等地也已经通过友城等渠道向韩方捐助了一批防疫物资。另外,安徽、江苏、河南等地也正在准备向韩方捐助防疫物资。可以说,在应对疫情上,中韩这些行为真正体现了“患难与共”。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在中国疫情暴发后,顶着国内反对党和部分民众要求“全面禁止中国人入韩”巨大压力,坚持与中国的正常交往。当然,这也是遵照了世界卫生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的建议。在韩国疫情严重后,目前已有103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旅游限制。面对境外输入比例增大的现实,中国政府也并没有完全禁止中韩交流,而是采取科学的入境隔离管控措施。
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合时宜、甚至非常负面的声音也值得警惕。比如,在韩国一些政客的煽动下,个别民众认为责任就在于韩国政府当初没有完全禁止中国人入境。一些极端媒体在报道中坚持使用“武汉肺炎”“中国肺炎”等带有歧视的不正规叫法,煽动“仇华”“嫌华”情绪。还有一些人在一些极端媒体的诱导下,指责中国捐赠的医疗物资质量不达标,挡不住病毒。
究其根源,这些负面声音主要来自两方面。
其一,韩国国内舆论受美国舆论影响比较大。韩国国内不少舆论精英都有美国背景。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华打压的同时也在全力施压韩国,避免中韩靠近。这种背景下,韩国国内不少学者官员近两年来开始追随美国,公开讨论所谓中国“人权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上,他们同样追随美国的一些舆论,戴着有色眼镜攻击中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部分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和部分权威媒体(如《朝鲜日报》等)的知名人士借新冠肺炎大肆诋毁中国政治制度,谩骂中国留学生,起到了非常坏的“引导”作用。
其二,韩国国内政治的因素。4月15日,韩国即将举行国会议员选举,一些反对派的政客希望借助疫情打击文在寅政府,他们将文在寅政府没有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作为一个主要的攻击点。煽动“仇华”“嫌华”情绪成为他们的一个手段,希望借此向文在寅政府施压,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实际上,中韩抗疫合作对于两国取得抗疫胜利以及两国未来关系发展都至关重要。两国不仅在加强病毒研究与疫情治疗经验分享以及联防联控上具有共同利益,而且在面对世界时有着相同的处境。目前不少国家因疫情对于中韩两国存在过度反应,这不仅影响到两国人员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到两国在全球和地区价值链中的地位。此外,两国不仅在人员交流、经济合作等方面具有巨大共同利益,而且在半岛问题上利益与立场最为接近。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也处于发展关键期,两国也应推进合作。
总之,无论是从当前抗疫、还是从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中韩两国都应加强合作。对于不友好的声音,两国需保持警惕,及时澄清误会,加强沟通和了解。两国政府与媒体舆论界也应努力加强引导,始终让中韩友好的声音成为主流。正如2月11日邢海明大使会见韩国人士指出的那样,“疫情是暂时的,合作是长久的,中韩交流合作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