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张贵洪:全球抗疫合作,G20能担重任

2020-03-27 21:18  环球网   - 

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以视频方式举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别峰会。这次峰会开创了G20历史的多个第一:第一次举行领导人临时特别峰会;第一次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会议;第一次讨论非金融经济领域问题;第一次邀请集团外若干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主席国沙特阿拉伯第一次举行正式峰会前的特别峰会。这也是专门应对新冠疫情的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战时峰会”意义非凡。

这次峰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摆在这些国家领导人面前的是这样的数字和事实: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大陆、几乎所有国家都将有感染病例,已有6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中部分为“战时状态”或“战争状态”,十多个国家采取“封国”措施。疫情还在不断蔓延中,全球各地人们的生命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遭到严重损害,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

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团结合作是应对此次全球疫情的唯一路径。遗憾的是,疫情发生以后,国际社会未能有效筑起防止疫情蔓延的大坝。对病毒的轻视、行动的迟缓、政策的滞后,加上各国基本上各自为战,国际合作乏力,在预防疫情蔓延上成效有限。现在是采取全球行动的时候了。合作是这次峰会的关键词,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那么,谁能扛起全球抗疫合作的大旗呢?

经过20年的发展,G20已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机制演变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此次特别峰会专门讨论全球卫生危机,对G20来说既是应对新型危机的一种挑战,也是拓展和深化合作的一次机遇。G20原有的灵活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可能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某些独特作用。

一是政治共识和引领合作。尽管防控疫情首先是各主权国家政府的职责,但由于各国和各地区已无法独自应对疫情和解决危机,因此,共同应对和全球协调应成为政治共识。峰会领导人有望向世界传达一个明确和强烈的信号,即有能力和决心通过国际合作战胜病毒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组成的多边机制,G20可发挥其优势和资源,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协调,引领服务于抗疫和应对危机的经济合作。

二是大国协调和示范作用。G20成员国有相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比较丰富的卫生资源,其内部团结和相互协调可以撬动全球性的合作行动。集团成员国政府一方面有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在国内控制疫情,另一方面有义务分享防疫信息、技术和经验,超越国家利益,从人道主义和人类安全的高度采取相关政策和行动,从而为众多中小国家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

三是统筹资源和协同治理。G20成员国内部差异性也很大。因为处于疫情的不同阶段,其关注点可能各不相同。如何一方面尽快遏制疫情的扩散,另一方面避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和危机;如何一方面应对短期的人类健康危机,另一方面实现长效的公共卫生治理;如何一方面尊重各国抗疫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避免因为疫情政治化而导致地缘政治对抗。这都需要统筹协调,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因而考验峰会领导人的智慧和胆识。

四是支持世卫的主导作用。作为国际卫生领域的专门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在有关病毒和疫情的信息、技术、知识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在全球应对疫情的行动中,世卫组织的专业地位和主导作用不可替代。G20与WHO在全球抗疫中可以优势互补。G20要加强对WHO的政治和财政支持,WHO则为G20的全球协调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意见。

五是帮助经济困难和卫生条件薄弱国家进行抗疫。很多卫生体系和能力脆弱的国家,不仅无力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疫情还将使本来就经济困难和社会落后的状况“雪上加霜”。G20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有能力和责任提供适当援助和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疫情。事实上,疫情的跨国性已表明,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只要有一个国家“掉队”,其他国家就不会有真正的“安宁”,全球抗疫就难言胜利。

为有效发挥这些作用,一方面要借助G20在全球金融和经济治理中已形成的机制,另一方面,应创设应对全球卫生和健康危机的新型机制,如成员国外长和卫生部长工作机制,与WHO等国际组织间合作机制。据报道,有十多个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组织参加峰会。如何统筹协调这些国际组织,发挥综合和协同作用,应成为全球抗疫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疫情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呼吁要团结合作抗疫,指出,“全球团结不仅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而且符合每个人的利益”。我们期待,G20能够与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共同扛起全球抗疫合作的大旗。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孔君:全球合作战疫还有哪些发力点
下一篇:新华时评:制度飞跃带来西藏跨越式发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