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国际述评:“特殊通道”折射中欧抗疫合作的速度与温度
中新社柏林4月24日电 (记者 彭大伟)日前,中国“战”疫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这趟班列因其多重“特殊意义”而备受瞩目。
首先是其搭载了可解欧洲多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燃眉之急”的防疫物资。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发运防疫物资44.8万件、共计1440吨,主要到达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捷克、波兰、匈牙利、荷兰、立陶宛等国家,并以这些国家为节点,分拨到更多的欧洲国家,有力促进了国际防疫合作。
更重要的是,随着疫情“震中”武汉本月顺利“解封”,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向外界传递了中国经济社会重回常态的积极信号。正如德国北威州交通部长于斯特所言,尽管抗击病毒的斗争尚未结束,但亚欧之间的铁路运输重归畅通无阻是“恢复常态的一个好兆头”。
目前,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个国家正在逐步“解封”,令生产生活重回正轨。截至4月23日,德国三大车企中的大众和戴姆勒已经恢复生产。
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以口罩为代表的防疫物资需求量激增。据德国官方估算,如果要使德国所有人在工作、购物和乘车时佩戴口罩,每年需要80亿至120亿个口罩。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的通道。为此,在中欧班列马不停蹄地恢复运营之外,中德之间还在本月初开通了“空中桥梁”,以包机直飞的方式运送急需的防疫物资。德国联邦政府专门在官网发文,对这一进展表示欢迎。
“‘一带一路’合作恢复常态对德国政府而言意义非凡。”《南德意志报》写道,德国联邦交通部希望和德国铁路公司共同打造一条每周可将20至40吨口罩等防疫物资从中国运送至德国的“陆上桥梁”,与“空中桥梁”一道发挥作用。
抢运物资的争分夺秒之外,人们更能感受到中德、中欧之间合作抗疫“打满全场”的浓浓暖意。作为友城,杜伊斯堡在中国国内暴发疫情之初即率先向武汉捐赠防疫物品,成为第一座向中国捐赠防疫物品的德国城市。
而当疫情在欧洲暴发后,来自中国的爱心捐助和物资供应源源不断地抵达杜伊斯堡和德国各地,成为双方守望相助的最佳实例。
在中欧携手抗疫过程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随着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合作将有望扮演中欧双方下一阶段稳定供应链、携手复苏经济的重要助推器。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941列,发送货物17.4万标箱,分别增长15%和18%(同比)。其中,3月当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800列,而去程班列的数量更是突破500列,两项指标均突破单月历史纪录。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疫情中,中国一家企业将这句德国谚语写在抗疫物资包装箱上,捐赠给德方医疗机构。从马可·波罗到里希特霍芬,传承千载的丝绸之路必将在中欧携手战胜疫情后通向更广阔的前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