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日前,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国西部陕西省考察期间,第一站便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番话,是他在考察当地生态保护情况时,就秦岭违规违法建设别墅事件对当地官员发出的警示。
人们注意到,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此次赴陕西考察深入秦岭,是习近平继3月底在浙江考察安吉余村、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之后,又一次实地了解地方生态保护情况,足见对这个议题始终如一的重视。生态文明的理念,也正是习近平一手提出并亲自倡导的。
作为中国重要绿色生态屏障,秦岭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有着“国家中央公园”的美誉。然而,秦岭的自然生态前些年曾因违建别墅问题而遭到破坏。对此,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过问,6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对此类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2018年,中央决策层专门派出工作组督促整改,最终当地1100多栋违建别墅被依法拆除,一批官员因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这被舆论普遍视为中国强化生态保护、惩治官员失职行为的有力信号。
这一次,习近平在考察陕西时要求各级官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这一严厉措辞背后,体现出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生态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布局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特别是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高增长、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发展“双赢”,日益成为中国执政党、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近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从在重庆、武汉专题调研考察“长江经济带建设”,到在甘肃听取祁连山生态修复情况介绍,再到云南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考察浙江安吉余村和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所到之处,既为当地生态保护治理划出“红线”,也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保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
今年中国将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如观察人士指出的,在当前的特殊时点,中国最高领导人在陕西针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所作的部署很有深意。
一方面,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情况下,中国是否会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有松动?国际社会有这样的担忧。
另一方面,对于陕西这样的中西部省份而言,有一些农村地区受制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如何实现生态扶贫、如期完成今年全面脱贫的任务?考验着中国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决策力和行动力。
对于第一个问题,习近平给出了明确答案——生态保护绝不能松懈。他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这为中国进一步做好生态保护指明了方向,显示出中国最高决策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
关于如何处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关系,中国最高领导人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他在考察陕西安康市平利县一处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时说,希望当地民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去年该园区生产绿茶15吨,实现农业产值400万元。这正是一直以来习近平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评价说,中国从绿色经济中获益的事实,为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经济增长与应对气候变化不可兼得提供了一个“主要反例”。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关于绿色发展的一系列经典话语,对中国人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也日益为国际社会熟悉和认可。德国能源观察集团主席汉斯—约瑟夫·费尔日前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规模的绿化和植树造林工程让越来越多荒漠变成绿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的最新论述,再次阐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生共赢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也表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都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而中国今年建成的小康社会也一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达标的“小康社会”。(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