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亿——这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游出行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上亿中国人开启旅行模式、国内旅游市场迎来第一个旅行高峰,验证了国际经济学家此前的普遍预测: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中国人强烈的消费诉求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加速复苏。
故宫半天卖出25000张门票;某旅行网站机票预订量半小时涨15倍;千岛湖等景区的高端度假酒店接近满房状态……疫情期间受到抑制的旅游消费潜能,在“五一”小长假里得到集中释放。来自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虽然这一数据只有去年“五一”假期的约40%,但要看到,这是在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仍然没有完全放开、景区最大接待量不超过30%情况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这也表明,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旅游行业正有序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旅游产品在这个小长假里“逆势上扬”。根据中国在线旅行服务平台携程发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小长假的 “爆款”普遍集中在高端旅游产品上, 5钻高端产品占自由行订单总量的70%以上,2-6人的私家团成为潮流。有分析认为,中国人压抑多月的出行需求需要寻求落点,轻松舒适高品质的“休闲旅游”更受欢迎。
同样回暖的还有实体消费。一系列促消费举措的效果正在显现,中国各地商圈人气回升明显。“五一”期间,曾经是疫情最严重地区的武汉多家商场销售额达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上海启动“五五购物节”,仅18小时支付总额超过100亿元……这再次展现了中国人强劲的消费力。
应该看到,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是“五一”小长假中国人安全出行的前提。在过去三个多月里,中国执政党和中国政府有力有效应对、数万名医护人员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14亿中国人在疫情期间自觉自律,让中国从全球最早应对疫情的国家,变成最早从疫情中恢复的国家。5月2日随着武汉下调应急响应级别,中国所有省份应急响应级别均为二级或以下。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了这个能够出门看橱窗、看风景的“五一”假期。
消费多年来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消费在“五一”小长假里展现出的亮色,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成为中国经济加速恢复的一个缩影。
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的复工复产正在持续推进。3月和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两个月位于50%荣枯线以上的扩张区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机器开动起来,形成了对唱衰中国经济,炒作产业链“去中国化”论调的有力回击。
摩根士丹利北美技术硬件股票研究主管凯蒂·休伯蒂近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技术供应商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中国生产的增长速度感到鼓舞,这也增强了他们继续在华生产的信念。休伯蒂说:“这让人放心,中国仍将是这些产品的大型制造基地。”
作为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30%的国家,中国有效控制住疫情并加速复工复产,给全球经济恢复注入信心与动力。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股市4月份出现惊人反弹,部分原因是希望中国能够引领受打击的全球经济复苏。根据美国金融数据公司FactSet的数据,标普500指数成份股的公司在中国的营收约占它们全部营收的6%,仅次于美国。
此外,随着西方一些国家疫情缓解、开始着手恢复经济,有些企业正在借鉴近几周中国业务的经验。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近日表示,中国提供了疫情下恢复经营的“脚本”,比如在咖啡师轮班前测量他们的体温,这些方法将从本周起在其美国门店开门营业时使用。
在中国人的智慧里,“危”和“机”从来都是相伴而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修复力和韧性,并且迸发出不少新的增长点。这充分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不管是防控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需要国际合作。只有这样,全球才能早日走出疫情阴霾,共同推动经济回暖。(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