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2020.5.25总第948期《中国新闻周刊》
疫情过后,中国经济重启有着明确的优先顺序:制造业的复工为先,然后是办公场所和购物中心开放,最后是旅游娱乐业。中国着重强调以制造业为先的策略显然是出于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担心,也兼顾了政府和民众以健康为第一的普遍考量。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各省市感染率的严重程度对其返工率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反映了疫情的逐步改善使不同地区的人们都陆续返回了工作岗位。
众所周知,出于担忧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第二波”和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中国在封锁和经济重启期间实施了远比许多国家更为严格的复工规定和要求。此外,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企业,均采取了分步骤、分行业的指导方针,按部就班地逐步向全面复工迈进。近来,随着感染人数持续下降,中国开始推动国内旅游,包括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开放湖北省的旅游,这意味着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评判中国经济复苏的成功程度和局限性还为时过早。诸多因素,如年度出口预计的大幅下降、全球供应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部分外国公司可能的撤离,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控和其他限制,都是中国可能面临的新挑战。
就业压力将继续是中国领导层最关心的问题。据官方报道,2020年前两个月有约500万人失业,2月份城镇失业率为6.2%。这些数字明显低于目前美国的数字。然而中美两国的实际失业率很可能比报道的要高得多,因为尚没有把就业不足或疫情所致经济放缓期间完全离开就业市场的工人计算在内。
对中美两国进行任何分析比较,或者就其中一方可以从另一方汲取的经验教训而言,都应认识到这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运行、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方面的巨大差异。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且领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和美国经常面临类似的挑战。在此次疫情中,中美两国也都因新冠病毒的肆虐而备受打击。目前,两国都在努力重新启动经济。不过,由于美国感染和死亡人数的持续增长,至5月上旬,美国经济被迫关闭的时间比中国更长。但是过早的重启有可能会给健康和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作为经济体量如此庞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都不可能指望一夜之间全面复工。因此,在中国的经济重启过程中,前面提到的有意识或自发采用的省际差异和行业优先的对策,尤其是如何保持解封与防疫的平衡,值得特别关注。同样重要的是,中美两国在面对新冠病毒可能的“第二波”侵袭、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等方面,都有着加强互相合作的必要。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华盛顿,主张与中国全面“脱钩”的观点甚嚣尘上。然而,中国对国内消费的推动,城市化和新型基础建设进程的推进、中产阶级的壮大、电子商务的优势,以及对创新、绿色发展、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和金融开放的持续重视,很可能会使中国在未来几年的全球经济中更具竞争力。对这个极其重要的经济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评估,符合华盛顿的利益。
(作者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