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官会暨投资合作工作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图源: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
7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泰国总理巴育通电话。一天两次电话外交,对象都是东盟国家,凸显当前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着眼后疫情时代的经贸合作是这两次电话外交的重要议题。
202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贸合作逆势增长。海关总署7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这意味着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凸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显著成果。
在疫情导致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合作为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注入正能量。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国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分析,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不意外,背后有三大支撑因素。
一是中国东盟加强经贸合作拥有强大动能。近年来中国及东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东盟于2019年上半年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跃升至第一大贸易伙伴表是双方保持良好贸易合作势头的自然结果。特别是自2019年10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协议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以来,双方在原产地规则、贸易通关协定、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等方面都降低了门槛,为双方深化经贸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二是中国东盟加强经贸合作拥有现实条件。当前,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疫情得到有效抑制,在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与中国经贸合作需求不断提升。在习近平主席这两次电话外交中,复工复产就是一大关键词。谈到中新合作,习近平主席强调用好用足“快捷通道”,为两国复工复产提速,助力两国经济发展;谈及中泰合作,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推进安全复工、健康复产。
近期,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部分东盟国家提出要实行“旅游泡泡”计划(Travel Bubble),即在全球疫情封锁的大环境下,部分疫情可控且感染人数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互相开放边境,不需要入境后再进行隔离的举措。这一计划既显示出这些国家对于开放边界和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又反映出其对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的信心。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东盟国家经济恢复活力,相关的消费需求实现较大幅度回升,将进一步促进东盟与中国贸易的增长。
三是中国东盟加强经贸合作拥有支持自由贸易的共同立场。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势力不断抬头,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坚定支持多边自由贸易的发展。一直以来,中国与东盟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并致力于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早日达成,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贸易全球化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互补性强的中国和东盟在彼此开拓新市场的进程中愈加密切,双方都提升了彼此在自身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要性。此外,由于一些欧美国家疫情防控的不力,大大抑制了这些国家的消费需求,也影响了这些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未来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可能仍然会在低位徘徊,可以预见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将越来越紧密。
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中国-东盟贸易增长并不完全由于地缘因素。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将继续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体制,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并积极拓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进入而立之年的中国-东盟关系将更加成熟稳健,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经贸合作成果。(栾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