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恺悦】瓦迪拉姆位于约旦南部,当地人称它为“月亮峡谷”。这片壮观的沙漠位于约旦佩特拉古城和红海小城亚喀巴之间,离两地都只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较为便捷的交通,独特的自然地貌,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加上“火星旅行”的名气,使这里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批旅行者。占地7.4万公顷的瓦迪拉姆保护区已于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瓦迪拉姆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非常陌生,但当笔者第一次看到它的照片时——广袤无际的沙漠上点缀着奇伟瑰丽的岩石和沙丘,在夕阳的照射下万物都呈现出玫瑰色的模样,这番壮观的自然景象又让我觉得似曾相识——是的,像火星。
早上6点多,我们在佩特拉古城和其他人拼了一辆旅行小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瓦迪拉姆。之后,我们换了辆越野吉普开进沙漠,途中不断闪现出一块块形状奇特的岩石、一座座高耸的山丘,真的让笔者有一种身在火星的错觉。这片被誉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是包括《火星救援》《红色星球》在内的多部著名电影的取景地。随着电影的热映,瓦迪拉姆的国际知名度大幅提高,当地的旅游业愈发兴旺起来。
除了乘车,瓦迪拉姆也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旅行者可以在向导的带领下登上约旦最高点贾巴尔-拉姆山,也可以徒步穿越卡扎利峡谷。这片看似炽热而沉寂的沙漠实际上一点也不死气沉沉,反而是生态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和骆驼共饮永不枯竭的劳伦斯泉水,可以钻进峡谷里寻找岩壁上的神秘岩画,可以爬上高达数十米的岩石“拱桥”俯瞰这片红色的土地,可以在橙红色的沙丘上单板滑沙,可以在好客的贝都因人家里品尝一杯传统的阿拉伯咖啡,也可以在入夜后学他们一样躺在车顶上数星星。
体验贝都因生活
这片像火星一般荒芜的沙漠是贝都因人的家乡。“贝都因”在阿拉伯语里是“居住在沙漠里的人”的意思。每个到访此处的游客几乎都会随着贝都因向导一起在这里来一场沙漠之旅,体验一把当地人的生活。夏季的沙漠炎热无比,正午时穿着旅游鞋踩在沙地上都会觉得烫脚。这个时候就是攀上一块巨石生火做饭歇歇脚的好时机了。
我们抵达时正值中午,贝都因向导不假思索地挑中了一块巨大岩石的背阴面,扛着毯子三步并作两步就爬了上去,来回几趟很快就将所需的工具用品搬运完毕。除了与生俱来的高超攀爬技巧,贝都因人还个个都是烹饪高手——把捡来的树枝堆在一起生起火后,将西红柿、青椒、洋葱等食材一一洗净切好,和牛肉一起加入酱料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弥漫着肉香的菜肴就出炉了。我一手拿着皮塔饼,一手用勺子舀起一些菜肉,或是涂抹上鹰嘴豆泥或茄泥,这就是一顿美味丰盛的沙漠午餐了。除此之外,贝都因向导还会就地点火烹煮贝都因茶给游客们享用。他们戏称这茶为“贝都因威士忌”。
笔者曾在一次饮茶完毕将要离去时试图将燃烧的火堆扑灭,贝都因向导却说,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火,要将它留给后来的过路人。贝都因人的家就是散在沙漠各处的一个个帐篷,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们便三五成群在帐篷里煮上一壶茶,盘着腿聊天。有时客人来了,他们会招呼大家围坐成一圈,给大家表演他们独特的传统乐器——雷贝琴。这是一种演奏方法有些像中国胡琴的拉弦乐器。在富有异域风情的琴声和伴着旋律的浅吟低唱中,大家纷纷闭上眼睛享受这炎炎夏日里一份内心的清凉。
住一晚“火星”帐篷
在瓦迪拉姆沙漠里,你找不到任何一间传统意义上的酒店。想在这里度过一个夜晚,帐篷是唯一的选择。除了贝都因人搭建的传统帐篷以外,一处因拥有“全星帐篷”而闻名的营地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这种帐篷一共有12个,每个都设计成了白色球状的样子,宛如火星上的太空舱。最特别的莫过于它的房门设计,从外面进到卧室内需要经过两扇门。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切记这两扇门不可同时打开,必须要关上一道才可以打开另一道,不然就会“失压”,如同在真正的火星上一样!
“全星帐篷”意思是在帐篷里也可以看到所有的星星。帐篷的顶部是全透明设计,游客们可以躺在床上观赏星空。但这样的星光毕竟有一层透明材料的遮挡,帐篷外才是绝佳的观星地点。
笔者在瓦迪拉姆看到了这辈子见过的最震撼人心的星空。在城市居住的人们也许很难意识到,宇宙如此浩瀚,夜空中那一颗颗闪亮的星都是与地球做伴的邻居。在繁华的都市里,它们在灯火通明的夜里隐藏在云朵和雾霾背后,而在这如宇宙一般广袤无际的沙漠里,它们选择坦诚相对,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曾经笔者以为银河只是星星密集的地方,来到瓦迪拉姆才知道,原来银河真的像一条流淌的大河,让人们的眼睛无法从它的身上移开。就在抬头看星星的短短十几分钟里,笔者甚至还看到了几颗匆匆划过的流星。
观星过后,回到“太空舱”舒适的大床上闭上眼睛,头顶还有整个宇宙在陪伴着瓦迪拉姆入眠。“披星戴月”的人们,一夜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