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
每个人心里
都有一个『枕水江南』
她就像一个
永远也绕不开的结
让人魂牵梦萦,割舍不掉
这些年
为了寻一个江南梦
走过乌镇,也到过西塘
可最中意的,还是
南浔
俗话说
走遍江南九十九
不如南浔走一走
从来没见过哪个地方
单是读一读名字
唇齿间就已满是诗意
那里湖水依依,粉墙黛瓦
古朴的石桥衔接两岸
在细雨蒙蒙中
似是有一位丁香似的姑娘
正撑着油纸伞款款走来
说起『南浔』名字的由来
倒也有些意思
南浔在南宋初年叫做浔溪
因为它建在一条名叫浔溪的小河边上
可以说是因河而得名
后来
浔溪南面的人
因经营生丝生意而发家致富
南浔商人在造就商业传奇的同时
也构建了一座座大宅、花园、会馆
一时间浔溪南岸商铺作坊林立
于是又更名为南林
到了南宋淳佑年间
正式建制时
就从浔溪、南林这两个名字中
各取一个字
把镇名定为南浔
并一直沿用至今
虽同是江南古镇
可南浔却有那么点不同寻常
有人说
西塘似小家碧玉般
让人亲近
乌镇如大家闺秀般
典雅精致
而南浔
更像是留洋归来的十三姨
中西合璧
大气、优雅中,又带了点叛逆
“圜阂鳞次,烟火万家
苕水碧流,舟航辐辏”
南浔
曾是最富庶的江南小镇
也是唯一一个中西合璧
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镇
她的“一颦一笑”
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墨韵
《浔溪渔唱》中有云
“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
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这是嘉庆年间
张镇为赞美南浔而写下的诗句
“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
古时南浔
也是人才辈出,书香不绝
论起文化底蕴
南浔丝毫不输别的古镇
南浔
有时候又像是一位
与世无争的老人
虽历经沧桑,饱含热泪
却不言不语
在时光碎语中坚守着自己
它是隐藏在
江浙沪里的“香格里拉”
有着江南水乡最原始的样貌
也是为数不多
还未完全商业化的古镇
它最是温婉柔情
在街头巷尾
看不到琳琅满目的特产店铺
河道上也很少能看到
有来往的摇橹船
就连石桥上
也少有游客来往
镇上的居民
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在洗衣机如此普遍的年代
依然能看到人们在河边洗衣
沿着小河边
还有三三两两老人坐在一起
喝茶聊天
顺着青石板小路在古镇里闲逛
走累了
就在树荫下的阿婆家
吃一碗双浇面
和老人家聊聊天
听他们讲一讲南浔曾经的故事
喜欢南浔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
历史文化,人文古迹
更是这种风土人情的传承
和平淡生活下的点点滴滴
穿过南街
就到了小莲庄
这是“南浔四象”之首
刘镛的私家花园
也是刘家三代人
花了40多年时间才建成的
从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小门口进入
不曾想
里面却藏着个大大的世界
这里以荷花池为中心
园林既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精神
又引入西欧园林的元素
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在南浔
富商大贾的深宅大院固然精美
但最吸引人的
却是平民百姓的普通民居
百间楼
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
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
这里青瓦白墙,依河立楼,柳树成荫
没有千篇一律的商店门面
有的满是江南民居的原色原味
每当黑夜降临
不同于其他古镇的灯红酒绿
南浔的街灯
散发着微弱而柔和的光
衬着朦胧的夜色
小镇安静得好似不食人间烟火
有人说
南浔最美的
是清晨,伴着鸟鸣
也有人说
南浔最美的
是傍晚,映着明月
我说不出
南浔到底有多美
只不过
你对古镇所有的期待和憧憬
它都满足的恰到好处
南浔
或许并不适合遇见
更适合沉淀
想要感受它的美
唯有放慢脚步,用心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