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上官云)清瘦、戴着一副眼镜、一头刚刚盖住耳朵的短发,这就是作家蒋韵。她从二十多岁时开始写作,并在2006年,凭借《心爱的树》获得鲁迅文学奖。
她对故事情节的叙述细致入微,追求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擅长借此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在她不久前完成的新书《你好,安娜》中,依然如此。而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暌违五年之作,也是蒋韵献给母亲的一部小说。
一部献给母亲的小说
在《你好,安娜》之前,蒋韵其实已经有五年时间没有写过小说。
“在2014年,我的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当时,她的丈夫也在住院。山西的医院住着父母,北京的医院住着自己的丈夫,蒋韵只得来回跑,几乎跟文学失掉了联系。
那段时间,文学也仿佛离她很遥远。蒋韵的母亲78岁时发病,到82、83岁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她失去了记忆,失去了吞咽功能、语言功能……我经常回去,有时候特别害怕面对病床上、我叫作母亲的那个人。”
后来,蒋韵逐渐从母亲身上意识到一点:记忆很可能先于生命而死。“我害怕被记忆抛弃,只给我留下一个生命的空壳。所以我就觉得好像应该写东西了,也想把它献给我的母亲。”
于是,便有了这本《你好,安娜》。在23万字的篇幅里,蒋韵以闺蜜之间的纠葛为契机,书写了一个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们如何面对各自命运的故事。
“小说的女主人公叫素心。几个女孩同时爱上了一个男青年,因为人性的弱点、由于嫉妒,一系列故事由此而生。”蒋韵说,“我想表达,有时青春的残酷性难以预料,这某种意义上则是因为人性的弱点所导致的。”
互为第一读者的“作家家庭”
有趣的是,《你好,安娜》完成后,第一读者不是评论家或者蒋韵的好友,而是她的女儿。
实际上,蒋韵一家三口都是知名作家。她的丈夫李锐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女儿笛安的代表作“龙城三部曲”《东霓》《西决》《南音》,则是80、90后共同的青春记忆。
当被问及“一家三口都是作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蒋韵说,他们是彼此作品的第一读者,然后会提意见。
蒋韵在文学语言运用上也有着独特追求:她的小说语言以极具诗意的短句为特点,辨识度较高,“我喜欢比较意象化的语言,但这个意象不想显得那么做作。而是要比较简单却回味无穷。”
“目前我对小说语言的把控力尚好,但也会有重复的时候,这都是在下一部作品中需要注意克服的。”蒋韵解释道。
“我所有的纠结,都在我的小说里”
1979年,24岁的蒋韵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出版、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等近300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隐秘盛开》、《闪烁在你的枝头》等作品,也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曾有人问过蒋韵,写了这么多作品,有没有觉得自己与哪位人物相似?她想了想,以《你好,安娜》举例,“我与‘素心’最为相似。我可能会一个过错纠结一生,表面上,我比较平和,但是我所有纠结都在我的小说里。”
“我是那种生活能力比较差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太强。”蒋韵乐呵呵地承认,“在生活中,我就是一个家庭主妇,是妻子也是母亲。以前写作在我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现在用来写作的时间少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蒋韵在逐渐远离文学、远离创作。在《你好,安娜》完成后,她又开始构思下一部作品,“我有点想写这个:在医院里的生和死。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触目惊心。”
“必须承认,写作从来不是我生活中的点缀,它对我的意义之长大,等同于再生父母。”蒋韵郑重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