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月16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在马来西亚玻璃州,许多游客对玻璃市加基武吉的暗窿并不陌生,但实际上,当地还有第二暗窿(Gua Kelam 2)。
暗窿位于加基武吉的一座石灰岩山脉,是东南亚第二长石灰岩采锡矿洞穴,当年当地采矿工人多是客家人,而暗窿正是客家话“黑暗的洞穴”的意思。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这个旅游景点只是矿工运输锡矿的洞穴,而采锡矿场遗迹,则距离暗窿入口处约500米远。据悉,这座传统方式开采的锡矿场是全球首个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的锡矿场。
曾以游览火车观光
2010年,玻璃州政府开放这座采锡矿场,命名为“第二暗窿”,至今仍完整保留当年华人开采锡矿的原貌,只是简单提升第二暗窿的运输轨道,并采用游览火车观光的概念,带游客进入采矿场参观。
直至2013年中,因游览火车脱轨意外,当局停止这项服务,并暂时关闭该景点。后来苦于无经费维修,改以导览员带游客步行穿越石灰岩洞穴,进入采矿场遗迹实地参观。
暗窿全长370公尺左右,有一座步行桥,桥底下有一条川流,走在里面有潺潺流水声,也有阵阵凉风吹过。走出暗窿是另一面风光,顿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走入第二暗窿,则是参观采锡矿遗迹。抵达采锡矿场之前,须走入一座长约1.8公里的洞穴,高度仅1.8公尺左右,走完长长的洞穴后,映入眼帘的就是采矿场,与暗窿的风光截然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矿工在第二暗窿开采锡矿后,会分别使用2个洞穴即暗窿,以及第二暗窿来把锡矿运送出去。参观暗窿、第二暗窿,能让人体会到华人在百余年前,以劳力开采锡矿的点滴。
当地年轻人带队登山探险
除了森林局的导览员,加基武吉当地也有一群年轻人考取森林导览员执照,自发性组成“加基武吉爬山探险组织”(Komuniti Kaki Bukit),专门带队登山、探险。
该组织其中一员谭伟龙表示,加基武吉是继霹雳怡保之后,全马来西亚第二大的锡矿场,矿工靠人力挖洞矿采锡,山壁甚至还有一些先辈在建筑采矿用的桥梁,以人力挖掘的四方洞、木条,以及一些生锈的铁罐、器具等,后人能亲睹历史文物。
谭伟龙说,他们6人在导览期间,可用客家话、广东话等多种方言为华裔游客讲解,让华裔后代更清楚掌握先辈早年从中国南来,到加基武吉参与采锡矿工作的历史和艰辛。
采锡矿场至少150年历史
这座采锡矿场有至少150年历史,目前所能鉴定出的大小洞穴多达26个,可出入矿场。有些洞穴外也有矿工涂鸦,一些写着某公司的“锡米洞”,或是矿工的心情写照。
“据历史记载,这里有3个山寨在经营矿场,其中一个被称为‘长毛’。所以,当局相信矿场里还有约1000个大小洞穴,还没被发掘和鉴定。”
以故事为游客解说
谭伟龙希望能让游客尽兴而归,他们会以历史故事性方式来为游客解说。暗窿可自行买票入场,不过第二暗窿则须由导览员带队,每队最多10人,每队入门票80林吉特,若超过10人,则须再增加导览员带队。
“队员须穿上包鞋、运动装,方便参观。一般由森林局导览员带领的队伍,不会强制要求游客的打扮。不过,我们为了让游客能深入体验矿工的经历,会尽量带大家深入矿场,如果游客不是运动装扮,就稍嫌麻烦和不便。”
他补充,大家如果能自备照明灯更好,不过他们也会安排每人一盏照明灯,方便行动。“大家要记得,进入暗窿、第二暗窿参观,要保持游客应有的态度——带走记忆,留下足迹。”(张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