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9-07-05 15: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庞革平 石丽梅

佳瑶合作社瑶胞们在表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鼓舞(资料图片)

  6月的一个清晨,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四冲村的脱贫户王端斌一大早就出门了。这天,他要到佳瑶民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表演长鼓舞。王端斌曾因腰肌损伤长年无法干重活成为贫困户,佳瑶民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就时常参加合作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活动。一年下来,为他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并因此顺利脱贫。与王端斌一起到合作社上班的,还有四冲村身患残疾的贫困户李忠连。

  穷则思变。近年来,平乐县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台,实现了助推扶贫工作的良好成效。像王端斌所在的四冲村佳瑶民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就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经济助推脱贫的例子。

  四冲村是大发瑶族乡的一个小山村,该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并拥有自治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龙舞、盘王神舞、瑶家药浴、瑶家婚礼等。但由于瑶胞们长期以来只是靠山吃山,生活并不富裕。近年来,在村民和投资者的支持下,四冲村成立了平乐县佳瑶民俗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民俗观光旅游业务,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成为旅游项目的重头戏。随着景区名声不断扩大,游客不断增多,昔日闭塞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平乐县民俗文化旅游的品牌之一。如今,佳瑶合作社每年接待游客8万多人,仅此一项,村民们年均收入增加4000多元。通过合作社吸纳村民及贫困户加入,让他们自食其力,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该村共有573户2298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69人,截至2017年底共脱贫32户、121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7.35%下降到2.26%,当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与四冲村一样,青龙乡大刚村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崖茶制作技艺实现了整村脱贫。大刚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所产石崖茶甘甜清香,余味悠长。当地村民拓荒种茶,大量种植石崖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崖茶技艺便成为大刚村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村民们严格按照有机产品标准种植石崖茶,大刚石崖茶生产基地于2013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014年又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村民还成立石崖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新路。2016年底,大刚村成为平乐县首批脱贫摘帽村之一,石崖茶种植户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昔日贫困村,已成功转型为特色产业村。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古今辉映 水润姑苏(解码·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故事)
下一篇:《长安十二时辰》掀起“学历史”热潮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