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探访鄱阳湖上的明代千眼桥:遇枯水显真容

2020-12-09 11:54  中国新闻网   - 

  【解说】连日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都昌水位跌破10米,正处在枯水期。在鄱阳湖江西九江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一座明代古桥“千眼桥”显露水面。

  站在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的沙丘上朝北眺望,就能看到在远处的“千眼桥”,如一条长绳横亘在干涸的湖床之上,直通对岸的庐山市。

  这座桥由松木桩和长条花岗石铺架而成,当地一些年长的村民对这座桥还有深刻的记忆。

  【同期】江西九江都昌县多宝乡 村民 李春如

 

 

  我们那时候当国家落后的时候,没有(跨江)桥,只有千眼桥,在涨水时就过渡,到退水以后,到这里到星子(现庐山市)、到九江,都要经过这道桥。今天我重到这里来了,我一到这里,我脑子里浮起了我童年的记忆,重新勾起了往昔的乡愁。

  【解说】记者了解到,鄱阳湖千眼桥建于1631年,当时是为了解决都昌县和庐山市两地来往交通困难的问题。千眼桥全长2657米,有949个墩,948个孔,所以有千眼之称。

  曾经的千眼桥是都昌县通往星子县两岸的必经之路。在桥建成之前,两岸民众在丰水期可以渡船,枯水期时就只能靠趟水踏泥通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有着桥梁作用的“千眼桥”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却成为了鄱阳湖枯水期时的一道独特风景。

  千眼桥长年浸泡在湖水中,只有当鄱阳湖的水位低于10.5米的时候,千眼桥才露出水面。为了保护千眼桥,当地对千眼桥进行了全面地修复,修复后的千眼桥恢复了原貌,成为当地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同期】江西九江都昌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曹正茂

  建桥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我们修缮它是为了见证当年的辉煌,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这一优秀的历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华山 杜春泉 江传曌 江西都昌报道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下一篇:海南为自贸港建设引入国际化人才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