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藏身沂蒙山深处的木文化“世界”

2021-01-10 18:17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临沂1月10日电 题:藏身沂蒙山深处的木文化“世界”

  作者 沙见龙

  南美洲的轻木、东非的黑黄檀、老挝的大果紫檀、缅甸的黄金樟和乌木、中国云南的竹化石……在山东临沂,一处藏有46个国家和地区近600种木材标本的博物馆,多年来在沂蒙山区“散发”着传播世界木文化的“芬芳”。

图为姜开峰在中国新疆参加地质考察时候收集的原生木化石。 沙见龙 摄
图为姜开峰在中国新疆参加地质考察时候收集的原生木化石。 沙见龙 摄

  这家博物馆名为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位于临沂市枣园镇围子里村。记者在馆内看到了亿万年前的木化石、数千年前的乌木、金光闪烁的金丝楠木以及各式“神木”、浪木,动辄几十吨重、长一二十米。

  土生土长的沂蒙山区人姜开峰,是这座博物馆的馆长,28年来游历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的48个国家和地区搜集藏品。目前,该馆藏有木材标本5万多件,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世界木文化传播基地。

图为竹化石,是姜开峰2001年从中国云南收集而来,专家推测其大约生长在3-5亿年前。 沙见龙 摄
图为竹化石,是姜开峰2001年从中国云南收集而来,专家推测其大约生长在3-5亿年前。 沙见龙 摄

  上个世纪90年代,身为业务员的姜开峰外出为当地木材产业寻找原材料,1995年着手收藏木文化相关藏品。1998年,他第一次去到了处处绿茵的所罗门群岛,但2004年岛上树木被大面积砍伐的场景让他黯然神伤。本着唤醒人们对原始森林、植物物种保护的初衷,每到一个国家,姜开峰就将有价值的木材运回中国,进行收藏、展示。

  木材标本是普及木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木材的生长年限、稀缺程度、形状构造,还要看其是否能为追溯亿万年前人类活动、气候和地质变化及对出土地区的科考提供“物证”。姜开峰说,“这比木头本身的价值更有意义”。

图为来自中国20多个省份的木质古床。古床在雕刻、镶瓷、纹路等方面极具地方特色,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和木雕工艺的精华。 沙见龙 摄
图为来自中国20多个省份的木质古床。古床在雕刻、镶瓷、纹路等方面极具地方特色,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和木雕工艺的精华。 沙见龙 摄

  在博物馆内,一块竹根、竹竿、竹节、竹叶保存完好,整体呈灰褐色的竹化石,是姜开峰2001年从中国云南收集而来,专家推测其大约生长在3-5亿年前。“世界范围内关于竹化石的研究及相关资料较为少见,这块化石对于研究竹子的出现、进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树木向阳生形成的夹角变化,可以为研究亿万年来的板块运动提供重要参考。”2015年,姜开峰参与了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新疆开展的以木材相关性论证板块运动的相关课题研究。目前博物馆内收藏的两块大约1.5亿年前的原生木化石就收藏自发掘现场。

姜开峰展示木雕花板。 沙见龙 摄
姜开峰展示木雕花板。 沙见龙 摄

  在姜开峰看来,具有四五千年历史,最大直径1.3米、长17米、重13吨的阴沉木,在众多藏品中最具科学研究价值。他告诉记者,这块木头出自中国贵州,有两处钝器砍出的缺口,可以以此考证数千年前的人类活动迹象以及“筑木为巢”的生活习性等。

  除了这些从世界各地收藏来的木材标本,230余座来自中国明清、民国时期的木质古床也成了镇馆“法宝”。姜开峰表示,这些古床藏品来自中国20多个省份,在木质、雕刻、镶瓷、纹路等方面极具地方特色,其形式和内容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和木雕工艺的精华。

图为姜开峰整理藏品。 沙见龙 摄
图为姜开峰整理藏品。 沙见龙 摄

  2014年,临沂天泽木文化博物馆正式进入博物馆行列,成了山东首家非国有世界木文化博物馆,建馆至今,共接待各地木文化爱好者20余万人次。2020年,姜开峰入选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博物馆也同年被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这些藏品就像自己的第二生命。”姜开峰坦言,博物馆的功能在于教育、研究、收藏。木文化博物馆进入博物馆行列后,与正规博物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只是完成了前期采集”。他希望得到更多领域的支持,完善各项功能,更专业、科学地传播世界木文化。(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千年珐琅迎发展新机 远销海外传承古老技艺
下一篇:楚文王迁罗事件并非空穴来风?湖南罗子国城遗址再现楚文化遗存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