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国内学生最为缺乏,却是美国名校教育的本质,这种思维要重视!

2020-02-29 12:43  美国留学快报   -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大学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支撑每个青年作出判断选择的,是积极的人生观和批判性思维。
 
而我们的教育,却早早陷入了一个个标准问答的框架中。
 
当你问孩子“什么是幸福”,孩子想到的,是四年级人教版教材《幸福是什么》中的答案;
 
当你问孩子“狼和羊谁更好”时,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羊,因为“羊代表正义”,“狼代表邪恶”。
 
得出答案很容易,但孩子们在答案背后的思考却很少。
 
在他们的身边,太过于缺乏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它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原译,千万别以为他崇尚的是批评和挑刺,它真正强调的是:
 
不盲从、不迷信,听什么做什么都有理有据
 
1941年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Edward Maynard Glaser)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他声明【批判性思维】必须具备三个特质:
 
  1. 倾向以审慎的态度思虑议题和解决难题。

  2. 对理性探索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所认识。

  3. 有技巧地应用上述的方法。

 
对于孩子们而言,无论接受什么信息,都应该让他学会辨识、质疑、论证、反思。就像北师大教授赵国庆教授所说,试着让孩子想一想下面的问题:
 
  • 他说的话有依据吗?

  • 我是不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 这件事能从哪些角度分析?

  • 他的论证经得起推敲吗?

  • 我的思路会不会太狭隘、太极端了?

 
通过更辩证的思考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听、如何提问、如何表达。
 

1. 如何倾听

 
 
倾听的核心是分辨信息的真伪。
 
每一天,孩子们接受到的信息很多,而分清楚事实(fact)观点(opinion)是开始批判性思维的前提。
 
 
  • 分清事实和观点:
 
什么是事实(facts)呢?事实就是客观发生或客观存在的事件和现象。它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却有真假可辩。而观点(opinion)恰好相反,它是一个人对待一个事件的价值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举个例子,我们怎么和3-6岁的小豆包们聊事实和观点的区别?
 
 
当左图中Jasmine说冰淇淋很好吃时,这是一个观点(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而右图中willam说冰淇淋是由于乳制品做成的(大家都需要认同)时,这就是一个事实。
 
 
左图说足球是黑白相间的,就是一个事实。(大家有目共睹哈)右边说足球比跳舞好的多就是一种观点啦~
 
 
左图说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是事实,而右图说在海洋里让人害怕就很有主观性啦~
 
当我们听到“尼斯湖水怪存在于英国“时,我们知道这是在描述一个事实,那么,这一信息就比听到”尼斯湖水怪很神秘”这种观点性信息更值得我们花费时间进一步思考和论证。
 
  • 鉴别真假相关:
 
在美国校园,除了让孩子们理解事实和观点之外,即使是小学生也都需要明白:一件事和另外一件事之间的关系,也叫“相关性”。
 
我们的孩子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 你现在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一定没饭吃;
  • 你不听大人的话,长大以后没出息;
  • 这些话的背后,表达的是一种看起来合理的概率相关性。
 
再比如说:大学读好学校就一定能有更高的收入,大家一定会坚信不疑。我们的逻辑是:因为名校毕业生毕业后收入更高,所以毕业院校和收入水平正相关。
 
 
但如果用这种思考方式套用下面的问题:
 
在青岛,冰淇淋卖的好季节,溺水人数明显提升,所以冰淇淋的销售和溺水人数呈现正相关。
 
或者:随着北京大学校园中的树越来越高,北大附近的房价越来越高了,所以北京大学的树和房价也是正相关。
 
这些论证是不是很荒谬?
 
仔细想想,冰淇淋卖得好和溺水人数升高都因为天气变热;北大的树和房价升高都因为时间趋势的变化,这些完全不具有直接联系。
 
我不知道西安交大的博士自杀的最终原因是不是那位博士生导师的奴役和压迫。但如果他能跳脱固化思维,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
 
我们的孩子在听到这些关联句时,如果能多想一想他们相关联的原因,应该能在未来看清很多广告的迷惑,揭穿骗局也更懂自己。
 

2. 如何提问

 
 
腾讯教育录制了一个题为《世界的孩子》的节目。摄制组从波士顿到硅谷,穿越美国东西两岸,和樊登一起走访不同类型的美国高中,深入多个中国孩子的真实生活,体验原汁原味的美国高中课堂。
 
其中很有趣的一点是他们谈到,美国私立高中的课堂学习策略:
 
材料阅读——提出疑问——得出结论
 
会提问在美国高中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学习技巧。提问的内容取决于每个人阅读材料的深度,也是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5W1H式提问是很经典的帮助孩子们问什么的提问框架,也是我们阅读材料,判断信息的高精度过滤器:
 
 
面对任意一个信息,从六个角度延展你的疑问:
 
  • Who
 
这是谁说的话?该人在该领域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确信这句话的出处是这个人说的?他说这些话又是否有依据?
 
一般来说科学专家的话比隔壁小明的话肯定是不要靠谱太多……
 
 
  • What
 
这句话或这个信息想说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观点(Opinion)?
支持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原因是否充分?
如果是相关关系,那么是否做了回归数据分析?
 
比如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其实就是希望大家能凡事儿多想想。
 
  • Where
 
这句话是在哪里、什么场合说的?
说话人的态度是否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如果是公开讲演或者大型论坛(毕竟重大场合说错话也挺丢人的),那么可信度就会高很多~要是私人场合聊天就更可能信息不够准确。
  • When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即使是真理和知识都具有时效性。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世界地图中没有美洲板块是正确的,但新大陆被发现后就必须显示美洲板块。
 
  • Why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是有自己的主观立场还是有客观的论证过程?
比如任志强一直公开表示一线城市房价还有大幅上涨空间,但他本身也是地产商人,鼓吹房价上涨对于他也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分析他提出的论证逻辑是否合理和可信。
 
  • How
 
他们是怎么说的?
这个怎么说主要是看他们如果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引用名人名言还是拿出数据支撑还是归纳论证?
 
如果孩子们能每每听到重要信息时能经过6大问题的层层筛选,可想而知,这孩子可不好糊弄了。以后我们要说“米饭不吃完就会长不高”“米粒掉到地上土地爷爷会找你算账”这样话,小心孩子们用犀利的目光看着你反问道“妈妈,你骗3岁小孩儿呢?
 
 
当然,培养孩子学会提问的时候,不妨从和孩子对话开始。
 
苏格拉底和弟子对话时就常常使用这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他也算是提问界的鼻祖了。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试着问孩子:“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他回答:地球是圆的。我们可以按照顺序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1. 谁说的地球是圆的呢?(科学家?老师?
  2. 那他是在哪儿说的地球是圆的啊?
  3. 他什么时候说的?(其实,在地圆说以前,更4早的时候人们相信的是“天圆地方”论)
  4. 他们为什么说地球是圆的?(是因为他们有某··种信仰还是来自科学实践?
  5. 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的论证依据是什么?·证明地球是圆的环球航海旅行)
 

3. 如何表达

 
 
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被誉为美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罗斯福总统称其为“共和国第一公民”。)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曾风趣地说过:我从不孤单,因为总是有人和我干仗。
 
真理越辩越明,真正一流的思想者是热衷于思辨的过程的。而哈佛、牛津的面试试题也无不要求孩子们在表达中提出自己的思考:重要的不是答案和结论,而是思维的过程。
 
“苹果汁喝一口兑一次水,几次之后才能将浓度降为原来一半?”“怎样才能用硬币把桌子填满?”这是孙叶乐参加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面试时被学界泰斗问及的两个问题。
 
 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取的刘依麟也谈到:“牛津、剑桥更看重学生可教与否,而不是已经懂得多少。思维活跃的学生即使专业能力有所欠缺,有了教授的引导,依然是可造之材,而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得宽泛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思维过程的孩子却不太具有发展潜力。
 
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呢?美国学校常用的Argument Brace Map很值得借鉴。
 
 
将一个主题用括号图分解成为三个部分:
 
观点、理由、论据
 
观点就是我们对待某一主题的态度,我要表达什么,希望听者相信什么;
 
理由是我们针对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态度,理由的提出一般具有一定主观性,属于观点(Opinion);
 
最后是证明观点的论据,这里一般都以客观事实、数据(Facts)来呈现表达。
 
使用这个思维模型我们很快就能把我们的想法充实起来,学会用更客观的方式自我表达。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选取孩子们喜欢的主题开始练习。比如:让孩子说一说,你认为恐龙还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吗?你相信外星人客观存在吗?
 
有一个孩子就绘制了思维导图来丰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看到,在上面的图中,孩子通过三个维度,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主张。括号图自下而上,用客观的证据支持理由,用理由支撑自己的主张。
 
当然,这样的主题可以对9岁以下的孩子稍有些难度,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1+1=?
 
答案是2的话是在标准代数思维下得到的答案;
 
答案是1也有不少理解方式,比如当1代表的是1只筷子的时候,2只筷子等于1双筷子;
 
答案还可以是61,当前面的1代表1小时后面的1代表1分钟,答案就是61分钟(这里还可以让孩子理解单位不同不能进行运算);
 
……这个问题还能得出很多答案,只要孩子能拿出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就是正确答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孩子们试着和我们辩论:
 
比如,红色还还是绿色好?羊好还是狼好?
 
这些开放式的问题能让孩子们更懂得独立选择和表达的意义。
 
当然,这些争辩都需要用大量的理由和论据去说服对方。
 
比如:羊好还是狼好的主题上,从生物链来说,狼在羊上面,是更高级的生物,狼更聪明智商更高;从文学作品来说,《狼王梦》等书都表达了狼的团队精神和丰富的情感,狼吃羊是生存本能,并不能因此就认为狼“坏”;当然,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赋予了狼“坏”的性格,羊则代表善良、智慧和正义。
 
除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外,如何反驳别人也是一个技术活。
 
反驳他人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是对同一主题不同主张的探讨,不是争吵,更不是相互的诋毁和讽刺。保罗·雷格汉姆在他的书《how to disagree》中就把反驳分了众多层次:
 
 
我们能看到,最有效的反驳是驳斥对方的主要论点,虽然孩子们不一定能立刻理解这么复杂的内容。但是至少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理解如何是和而不同,理解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时最有力量。
 
说了这么多,其实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让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不盲从轻信、不人云亦云这是改变世界的前提力量。
 
就像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何曼·哈洛尼所说:是的,我们看重高分我们更看重:这个人将来会成为社会优秀的一员吗?他们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有特别的创造?会不会创造人与人、思想与思想之间新的联系与关系。
 
教育的精神是一个时代变化最好的注脚,我们的孩子们,属于未来时代。一个需要时刻拥抱不确定、需要享受精神的开阔与自由的时代。请不要把孩子们变成储存知识的容器,父母老师的传声筒,他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审视世界和自己,得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能照亮未来的声音。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留学申请 避开排名的“坑”
下一篇: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商科」哪家强?2020年QS商科硕士全球排名公布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