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我也在美国:致正在为北美疫情而担心的留学家长

2020-03-18 14:54  美国高中留学   -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
 
此刻此刻,我正在美国。经历着还没刷疫情新闻就看到每个州被确证人数在节节攀升,见证着一个州接另一个州的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学校停课。
 
麻省州长宣布从3月17日起开始关闭学校、餐厅至4月7日
 
直到今天,美国时间3月13日周五,政府官宣全美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我所在的州和County也都有确诊。我刚从沃尔玛购买物资回来,看着沃尔玛架上空空的架子,听到周围美国人说:我被吓到了。
 
 
作为北美留学生之一,也经历着和许多留学生们那样的两难:想要戴口罩,又怕被歧视;学校不停课,害怕被传染;学校停课了,是否能回国?正常去考试,害怕被感染;取消考试吧,又有不甘心。眼看国内疫情逐渐恢复,而北美似乎才刚刚开始。没有哪个时刻,会比此刻更想回家。
 
但另一方面,作为曾经从事教育培训业的老师,我开始担心学生。
 
我的很多学生分布在美国的东西海岸、加拿大的多伦多地区。他们安全吗?即便他们安全,学校停课之后,他们住所的问题能被解决吗?即便能有地方住,他们每天在家、三餐都要自己做的日子,能坚持多久?
 
尚未成年的美高学生,在还没有经历过重大国家事件、灾难的他们,现在却独自在北美经历这一切,他们会害怕吗?他们会因为想家而不能回,而独自掉流眼泪吗?他们会因为可能经历到的歧视,又不能确保人生安全的恐惧,而彻夜无眠吗?
 
转念又立马想到在国内的家长。他们晚上熟睡的时候,正是北美疫情增长的高峰,他们能睡得着吗?他们会时刻提心吊胆吗?他们会每天不停刷北美疫情,却越刷越心慌吗?从北美疫情开始,有多少个家长在经历不眠之夜呢?
 
想到这一切之后,我告诉自己:不行!我不允许自己这样消极面对下去!我开始调整看待这件问题的方式,调整自己的作息,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先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此期间也开始逐渐接到以往家长的微信,聆听他们的担心。
 
但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里,我感受到家长不一定是在寻求答案。他们似乎是在听不同的声音里,学习一遍遍把焦虑和恐惧放下来,逐渐把事实看清晰,最终找到信心和勇气,去做一个决定。或者,不做一个决定。
 
只愿以下的文字,力图中肯。
 
01
留在北美有信心吗?
 
这是我每天在反问自己的问题。美国政府对疫情有疏忽吗?我个人的感受是:有疏忽的。CDC官宣检测能力不够。同期承认北美流感死亡案例里,有新冠肺炎的可能。
 
 
曾经,我也抱怨过,认为偌大一个美国,居然会在防范病毒的问题上,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置那么多留学生群体的安危于不顾!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线来争取时间,如今北美却依旧沦陷。我最初非常愤怒,在愤怒的深处,我的思绪却突然停滞,突然意识到,这个想法似曾相识。
 
是的。就在国内一月爆发疫情时,我内心也如此抱怨过政府:你们难辞其咎!如果政府更早防范、更早干预,就不至于让全国遭受如此大的重创和损失。这一切就不会像如今这样糟糕!而同样的场面和想法,出现在此刻。
 
我反问我自己,我是否在用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件事?我假设政府的全知全能,从而初期就应该拥有把火苗扼杀在摇篮里的能力。但随着疫情的蔓延,它成为了全球性的第一次。政府也都在第一次处理。是的,有前车之鉴。但总觉得人性里带着执念:好了伤疤,会忘了疼。这种执念,有时能让人从伤痛里复原,有时能成为教训的永恒。
 
今天我在工作时,一位美国籍塞尔维亚的的同事说:如果我们都按着中国的方式做,疫情会在六月底结束。那刻我很自豪为中国的确在抗击疫情方面,成为目前世界级别的典范。但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也只有一个美国。
 
 
每个国家的立根之本不同。有时不是不想效仿,而是无从效仿,但不代表不是相同的措施,就一定无效。我感觉美国文化下,做事比较程序化。它需要根据条件,一步步升级和降级。同时它比较依赖于亲身的研究和数据、民众的自发和自主性。我们的文化是他治,而美国文化更多是自治。
 
我个人是相信,它会坚挺过去。像曾经我们相信中国那样,它一定会过去。这个时候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过去的失误都已经过去。我们此刻,还能继续做些什么,让一切变得更好?
 
作为个体,我除了自我防御好之外,是否能在我的力所范围内,给予一些正在担心的北美朋友、学生、家庭,予聆听和安慰?
 
这是一场病毒的战役,也是一场信心的较量。
 
我看到恐慌,却也看到坚守和扶持。
 
 
02
反被学生所教育
 
之前在家长群里,感受到家长们对远在北美孩子的担心。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于是打开微信,在给在北美的学生逐一发微信,问问他们怎么样。就是很简单地想让他们知道:你们真的不容易,但你们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你们被关注着、也被在意着。
 
坦白说,心里特别为这批北美留学生而骄傲!早在国内疫情爆发的高峰,他们也常常彻夜无眠,担心国内家人和朋友的安危。之后开始屯口罩,发动募捐,往国内寄送,同时还需要继续若无其事地继续学习。在这一切之后,如今却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全,确保能安全回国,又需要担心自己的学业。
 
但收到学生们的回复之后,我却反被教育、也反被安慰。我发现,他们长大了!
 
曾经记忆里的初中生,是现在的北美高中生。曾经记忆里的高中生,是现在的北美大学生。他们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弱小。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这句回复突然让我热泪盈眶。我看到,他们正在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
 
他们正在学习,在两难中做出当下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边应对着恐惧,边学习着冷静,边在朋友圈里表达着惆怅,边在生活里学习着坚强。
 
当然,这一切最好不要发生。当它发生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时,如何积极去应对?成长并不容易。但也看见学生们勇敢的模样。疫情之后的中国,不再是曾经的中国。北美疫情之后的学生,也必然脱去曾经的稚嫩。
 
在更远的将来,他们会成为复述今日历史的人。复述他们曾在北美留学时,遇到的尴尬和难题。以及在这个戏剧性的故事里,他们曾如何艰难的做选择,但又如何胜过了恐惧。
 
03
想和家长们分享的
 
“你别学了!赶紧回来!
 
我听到有位家长急匆匆地和学生如此表达。坦白说,这个陈述没有在表达观点,而是在传递情绪:焦虑、恐慌。这样的陈述,容易降低这个决定的分量,容易在学生本就担心的处境里,累加恐惧、焦急、惆怅的心理。更为重要的,这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决定。应该是在激烈而又紧张的探讨后,最终以信心的口吻,共同决定出来。
 
不是不能回国。而是我们如何探讨是否回国的过程,是这件事里更深的意义。经过全家人的理智探讨、分析、取舍后,无论什么决定,都会在学生们心里,更为踏实且真实。执行的时候带上更多的信心和理智。
 
那到底是否回国?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学生所在的地区不同,没有公式和准则。况且很多决定,我们总是在更远的未来,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才能更知道是否是相对有利的决定。但在当下,很难立马能判断出来。
 
此刻面对的,更多是我们能承受哪一种失去?
 
对于留在美国完成学业,可能潜在的问题是:
 
  • 学业:学生们上网课,自我时间管理、能如期完成学业的能力?

  • 心理:学生们留在家里,会不会过度恐慌?长期在家的封闭会不会抑郁?

  • 生活:学生们如果需要每天一日三餐都自己做饭,这样的生活能持续多久?

 
对于选择回国,可能潜在的问题是:
 
  • 回国之后的网络,是否支撑能完成作业,如数据库等查询?

  • 如果学校建议留在美国,而学生回国,会不会影响到后期考评?

  • 回国路途的飞行、回国之后隔离14天,其中被感染的危险性?

 

 

其中看到有些学生没有住所。有些学生会因为恐慌到失眠。这样能回国和家人相聚,在家庭里面对艰难,也是很好的选择;但同样也看到一些学生,能够比较自然的应对,安心待在宿舍,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食物也能解决。这个时候的留守也是很坚实的成长。
 
探讨这个决定的过程,是很宝贵的功课。即便这个决定很艰难,我们人生里,其实不仅这一次。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在两难中去做选择。只是此刻,把两难暴露地如此明显,但它也蕴藏着每个家庭更深沟通的契机。
 
越在失控面前,越要学习冷静。
 
不在情绪之下,轻易去做决定。
 
下面分享一位正在北美陪伴孩子的家长的话。那天看到很是被安慰。最后一句是:没有跨不去的坎儿。
 
孩子家长们一起加油!
 
 
04
写在最后的话
 
  • 关于信息

 
疫情严重是事实。但有误读的信息和播报,也是事实;媒体也自带政治目的。我的感受是,如今媒体把美国描绘的有多黑,曾经美国也把疫情之下的中国,描绘的同样黑。
 
世界的信息太混乱。我们需要读,知道周围正在发生什么。但也需要有理智的心和洞见。每一份杂志、报纸,都带着观点,更何况是微信公众号。包括我的这篇文章,也都很有局限。
 
我给自己规定三个时间段刷疫情信息:早上起来、午饭之后、晚饭之后,每次30分钟。我平均每天花1小时30分钟在疫情信息上。但如果我不刻意节制,会比这个时间更多,然后很多正常任务都无法完成。
 
疫情,不会因为我刷的频率多,它就停止。但我会因为刻意限制自己刷疫情的时间,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在这场公共事件里,愿我们都能关注疫情,做我们力所能及的防范。同样我们也要带着至深的盼望。疫情过后我们再回望如今,是否能觉得不枉费如今能有大量时间的自己? 
 
 
  • 关于留学

 
之前和朋友探讨留学的意义。此刻正在重温,我问自己:如果我曾经知道今天北美疫情大爆发,我当初会选择重新回来美国读书吗?你的答案是什么呢?你们的家庭的答案是什么呢?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没有谁对谁不对。我的答案是:我仍然会选择这场冒险。
 
留学,有时它就是一场冒险。它充满着自由和未知,又充满着在无法期待的境遇下,那个胆怯害怕过、又重新坚强起来的自己。
 
不是我想去经历这一切。我当然不想。只是接受现实,而非抱怨现实,会对自我成长更有帮助。我们对生活的沉淀、对自我品格的塑造,有哪次不是从最初的抱怨和指责,转化为某天能坦然并理智去面对的呢?
 
未来,2020年都将被记入史册。我们都将成为未来,去复述今日见证历史的人。而留学生们这场留学经历,也都会成为未来被重点回忆的故事。那个时刻再到今日的自己,你会怎么描述?
 
这一切都会过去。我们都会平安回国,吃着火锅、喝着奶茶。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庆祝,这场劫后余生!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国留学生要不要回国?如何回国?听听张文宏怎么说
下一篇:出国十几年,第一次深感文化差异,竟是因为病毒来袭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