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一定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异国他乡的生活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美国留学生活中一定要融入当地的社交圈,结交当地朋友,了解国外的文化,这样的留学生活才是正道。
“基础语言”要过关
中国留学生融入*项任务就是语言,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了,这基础语言还用说吗,能出国留学的都应该是通过了语言测试,有基本的国外语言能力的了。是,但也不是。这里所说的基础语言,当然是包括雅思、托福等语言测试,这些都是申请学校的必要条件,通过了测验,的确能证明一个人有了相对的语言能力。可是生活不是考试,在日常交往中,大家交流用的是口语,是掺有独特文化色彩的日常用语,可以说是当地人的“口头禅”,“流行语”,也俗称俚语。这也是*能卡住留学生的地方。
所以很多美国留学生都非常推崇在出国之初,通过扫荡美剧甚至是脱口秀来提升自己的语言实力。美剧尤其是情景剧,台词很多,多用的是*地道的美式口头语。
俚语是很能反应当地深层的文化背景的一种语言文化,美国留学生能有意识的多去了解,是件很值得的事。
多交些外国朋友
刚来美国的时候不要一来就找中国人,组建一个固定的交际圈,这样会容易安逸现状,不思进取。也不是说要刻意找美国人交朋友,但千万不要建立只有华人的朋友圈,这对于语言成长是不利的。
我们花了费用到这儿来,不是为了来这里和老乡碰面的,是来了解千里之外的人究竟是在怎么样的生活着的。
珍惜课堂学习机会
鉴于国外上课方式、习惯与国内大不相同,对于刚出国门的留学生来说会有些不习惯。或许因为语言问题,上课老师语速一快,就听不大懂,从而消极怠工,逐渐放弃。其实上课时间,也是增长语言能力的时间。
国外课堂,一半时间教授授课,一半时间教授听学生汇报成果。教授一般会在课程开设之初,会把学生分成四五人一个单位的学习小组。一般从*三周开始,每次上课会有一场精心准备的学生主题报告,小组成员轮流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负责的部分,一人大概5-10分钟,之后,全班一起研讨、互动,小组成员负责答疑,*后老师点评,前后大概一小时左右。
从整个主题报告的课前准备、课堂陈述以及师生互动、答疑的过程来看,课下小组成员必须一起交流研讨、准备汇报材料;课堂上,要面对全体师生公开陈述研究结果,并接受大家的质疑,整个过程,都是学习语言的机会。既可在课下向小组其他成员学习、交流有关专题内容,也可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状况及研究成果,并接受全体师生的质疑和监督。总之,是在高强度、高压力下进行语言学习,因而,学习效果好,进步快。
多参加集体活动
美国留学生活圈子要拓展,在学校里,任何人都有权利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俱乐部、学生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个留学生,就四处忌讳,不要因为语言不过关就把自己锁在一个角落。不要把自己当外国人,通常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不同的社团,加入之后自然而然的会有一种荣誉感,找到了一种归宿感。
除了社团,还可以定期与朋友组织短途长途旅行,参观当地博物馆景点,品尝不同地方的美食,每栋楼、每块路牌、每件商品、每种食物都认真的看看,就这样,每一口呼吸都是英语,让英语成为生命必需的养料,或许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当然多多走动,除了长见识,也积累了日后的谈资。当然也能丰富人生经历,毕竟以后像这样的近距离旅游海外特色城市的机会就很少了。
还有体育运动,如果你在美帝,更应该借此机会多了解一项运动,比如橄榄球,比如棒球等美国国民运动。当你在超级碗的赛场观众席上同伙伴一起为场下球员的野性冲撞而呐喊的时候,当你坐在纽约洋基体育场与朋友谈笑风生时接住飞出场外的全垒打的时候,你会庆幸自己所坚持的。
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国外学习一定是高强度高压力的,很多时候更需要学生自己自学。严格管理自己的时间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海外留学,不可能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这是不理智也不科学的。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的时间,保持三者平衡,才能缓解留学的压力。随着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会越来越好。其中,3个月和12个月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转折点。
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都能够很快成为过日子的好手,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从容跨过语言关、应对学业要求;而至于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文化的沉淀才能融入当地人的朋友圈。但倘若走出国门的你连积极乐观、主动好学的心态都没有,那时间也是救不了你的哦!
上述就是中国留学生融入美国朋友圈的见解,美国留学生活怎么过,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与行动,积极主动了、乐观是各位留学生*需要具备的,留学申请成功并不是结束,走出国门,才是你留学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