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几年,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还是最主要的主流。”这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前公使衔教育参赞岑建君的判断。
11月15日,在2020“回响中国”腾讯教育国际学校年度盛典上,岑建君针对“中美的教育走向到底如何?”“要不要把孩子送到美国去?”等学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岑建君表示,中美两国关系走到如此紧张的程度,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家都没有想到,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由此,可能会给中国的出国留学带来三个变化——
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达到66万人,其中43%前往美国留学,因而留学美国的学生占第一位。然而,由于中美关系紧张以及美国疫情还在蔓延,今后一两年去美国的中国学生的人数一定会锐减的。所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走向将是欧洲、亚洲国家。
权威机构预测,今后一两年,中国学生选择加拿大留学将占第一位,其次是英国,第三位是澳大利亚,还有德国,特别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今年,美国发中国的签证跟去年比下跌了99%,只有发给中国学生去美国的签证只有808个,与去年9万多个相比不到1%,下跌99%。当然,日本学生到美国去的比例也下跌,达到80%多,韩国大概下跌75%左右,最主要是美国的疫情还在不断地蔓延。
中国学生之所以下跌幅度最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今年对中国签证的收紧;二是疫情的蔓延,中国学生家长不敢把自己的孩子今天送到美国去,所以推迟留学的人数占大多数。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方显示,今年拒签了4000多个就读所谓敏感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博士生、公派生和单位公派学生,甚至连军工院校附中和附小的老师到美国申请的签证也被拒绝。因此,美国对于就读所谓敏感专业的学生签证还会进一步限制。
美国方面拒签中国留美学生实习、工作的力度,不仅在于加强审核申请资格,而且还采取审核从事的工作与身份是否相符、给付薪水是否按照美国要求等。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留学生获得H-1B工作签证的比例达到16%。但是,去年中国留学生拿到工作签证的比例则只有5%。由此可见,美国方面对中国留学生的工作签证收缩得越来越紧,今年可能还会进一步收紧。
岑建君认为,对中国学生攻读敏感专业签证的收紧不是新鲜的事情。从90年代到今天20多年来,美国政府曾经先后三次收紧对中国学生就读所谓敏感专业的签证。但是,每次收紧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基本上两到三年就放开了。随着美国大选的结束,美国对中国学生所谓敏感专业的签证以及工作签证都会逐渐放松。目前来看,一两年以后,对于中国学生申请专业的限制以及实习、工作签证的限制肯定会放开。
“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有变,就有没有变的问题,变中可能存在着有不变的因素。哪些是不变的因素?”岑建君表示,有两个是不会变的——
只要美国疫情好转,中美政治关系得到了缓和,中国学生还是愿意到美国去留学的,毕竟美国大学比较多,达到4000多所大学,供中国学生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如果美国政府放开实习签证和工作签证,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大。
第二个不变,美国大学对中国留学生的欢迎态度不会变。
美国大学、科技界自始至终欢迎中国留学生前去留学,特别是科技界。美国大学1/3的实验室基本上都被中国学生给包了。如果中国学生无法前往留学,那么意味着数量众多的美国大学实验室无法正常运转。同时,中国学生每年给美国大学带去150亿美元的收入,解决了几十万名老师的工资。
岑建君,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对国际人才的需求会长期旺盛。因此,基本的判断有“三个趋势”不会变——
第一个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会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得益很多。中国人均收入从改革开放初189美元,到如今达到1万多美元。1980年,世界贸易总量为20万亿美元,今天已经翻了1倍达到40万亿美元,到2030年可能还再翻一番。所以,经济全球化不仅给中国,而且对全世界人们都带来了好处,这是不会变的。
第二个趋势,世界经济中心从西向东转移不会变。全世界都在看好东亚的发展、看好中国的发展,连美国都将眼光盯在了东亚,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
岑建君指出,由于上述三个趋势不会变,促使中国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持续旺盛的。其中,四类国际化人才最为抢手——
一、一专多能的人才。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留学的人才。
二、小语种,非通用语种人才。中国非通用语种加起来才100多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基本上全覆盖。但是,小语种的人才还是缺乏,数量、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美国的大学基本上开设了200多种小语种人才,我国才100多种,而且50%都是近两三年开起来的小语种,质量上存在不足。
三、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需要大量的各国国际人才前来到工作。现在,国内符合国际组织工作的人才,连一半需要的人数都不到。
四、国别和区域人才,就是智库人才。现在智库人才数量看似不少,但质量确实有问题,都是近一两年或者三四年培养起来的,实战经验不足,有时候对事务的判断可能会有一点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