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61岁居民索科尔(Dan Sokol)由于肩膀痛,到私人诊所照X光,确诊为滑囊炎(bursitis),接受注射治疗,全程不到30分钟。几星期后,他收到3,075美元巨额帐单,包括1,700美元治疗费,以及区内大型医院西奈山医学中心(Cedars Sinai Medical Center)的1,375美元设施费,相当于治疗费的8成。保险公司只肯承担2,036美元,索科尔需要自付1,039美元。
索科尔最初认为,自己没有向医院求诊,账单必定有错,后来才知道该医院早已收购诊所,有权向他收费。几经争论后,医院同意降价,只收700美元,但索科尔依然气愤难平,「如果我早知道会有额外收费,我就到别处看医生!」
联邦法例容许医院向病人额外收费,但滥收费问题近年时常发生,原因与消费者习惯改变,医院大量收购私人诊所有关。
美国各医院近年大量并吞私人诊所,向诊所病人加征高昂、保险不承包的“设施费”。
近年独立门诊类型渐趋多元化,有「轻急诊」诊所、X光检验所、手术中心等类别,收费较低廉,有逐渐取代医院的趋势。数据显示,美国诊所病人由2000年的60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80万人;医院病人一直维持在每年3.4万人左右,未见增长。
医院为了开源,纷纷并购私人诊所、化验所和手术中心,之后再向诊所病人收费。诊所医生为降低成本,减少行政负担,增加与保险公司的议价能力,也乐意被收购。2012年,全美仅14%的诊所由医院持有,25%医生受雇于医院;目前,各大医院已并购全美31%的诊所,聘用45%医生。
监察组织质疑,大医院吞并小诊所,等同减少病人选择。由于大部分诊所合并后,并未更改名称,加上收费欠透明度,不考虑病人财政能力,令很多病人被滥收费。健康政策期刊“医疗事务“(Health Affairs)指出,曾有病人求治灰指甲,治疗费为1,100美元,设施费却高达418美元,相等于治疗费的四成,不成比例。另外,医院还可以透过旗下诊所,增加转介病人和其他收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阿蒂提森(Aditi Sen)指出,院方数据显示诊所被医院并购后,收费增加,但服务并无改善,「我们需要了解,增收的费用有何用途?」
目前联邦及各州已意识到问题,康乃狄克州自2016年起,率先强制诊所公开所属医院系统和设施收费表,禁止向初诊病人收取设施费,并为没有保险的病人设收费上限诊所。被医院收购后,要通知病人,提供设施收费估算供参考。
“消费者报告”提醒民众,为免被诊所胡乱收费,首先要向保险公司了解自己的承保范围,每次看医生或被转介到其他医疗场所前,问清楚是否设有设施费,之后再比价。民众可以和诊所协商,要求减免设施费,或向保险公司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