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8月9日电 近日,《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欧时大参”发布一篇题为“从月入5位数到零收入……疫情肆虐,法国华人地接导游面临最大生存危机”的文章,讲述在法国从事旅游业的华人夕文、方芳、熊磊当下的生活和事业状态。
文章摘编如下:
坐在商店里的夕文指尖在微信不同聊天界面间不停地滑动,2019年夏天,他是导游圈的“老江湖”,身后的团员任他拿捏;今年夏天,他是代购圈的“小菜鸟”,面前的客人将他差遣。
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业没有按照他最初预估“4月、5月可以恢复”的方向前进,也没有按照之后“期待8月可以有团来”的设想演变,却正在向“至少要到2024年才能恢复”的深渊自由落体。
作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法国旅游业从2015年到2018年,始终处于小幅波动之中,这种波动量化到导游们的身上,表现为“2018人最多,但2010-2015钱最多”。
安稳的2019年,夕文给自己定的目标很清晰:“买房搬家,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环境”,在工作中看到好方向的方芳曾展望过“转过年来肯定会比这一年更好”,从6月回法国就一直忙碌的熊磊筹划着“从带团到操作团”的转型计划,每个人对2020都怀揣着美好的期待,谁也不会想到那时的安稳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2020年,疫情将他们的美好愿景带走,严重影响法国旅游业。
被腰斩的收入
疫情局势的冷暖温热着各行各业的饭碗,对于最靠国内客源吃饭的地接导游们来说,高热不退的疫情让他们的饭碗冷到了冰点。
往年夏季是地接导游们最忙碌也最创收的时期,月入五位数并非奢望,但在今年收入真的为零。方芳说,算上包括房租、吃喝、车辆保险在内的固定支出,甚至出现负数的情况。过去四个月如果不是法国政府提供的资金到账,很多导游们的经济压力将十分巨大。
“现在投了几个小项目,回报还不错”,熊磊口中的小项目包括美甲店、入股餐馆等,但在这个的时候,每一笔投入都如履薄冰,“回报有上限,亏损无下限”的餐馆,就是他没敢多投的领域。
根据熊磊的计算,如今的月入只有往年旅游淡季时的三分之二,但得益于妻子的收入,家中还不觉得吃力。
不容易的转行
2月1日送走最后一个旅行团后,熊磊就立刻开始了转行。
2月初到3月初送外卖,后因为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放弃,3月中旬巴黎封城防疫政策开始,他又成为了当时华人送菜大军里的一员,但“不掌握上游资源”的先天不足,“而且要专业配车,还要专业包装”的高门槛,送菜团队也在一段时间后解散。
转行去做与导游业有交集的代购业熊磊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很多顾虑让他最终敲了退堂鼓,最后,他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老本行,尝试开发法国本地的短途团。
熊磊的顾虑也曾萦绕着夕文的脑海,1月到6月一直在吃老本的他最终闯过心理关转行干起了代购。
“跟老代购比,可能我拍一家店,人家逛三家店。做代购收入只有带团收入的20%,因为有老婆帮忙,相对来说好一点,如果是我自己,20%都没有。除了睡觉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是在工作,报价查资料。为了降低成本,收不到单不出门。”他说。
仍在观望的方芳对转行艰难的描述简单明了:“转代购,巴黎本来就是代购最多的地方,作为一个转行过去的人,有货源没客源这会很困难;转其他,法国的失业率又上升,招一个外国人公司负担的税要增加,肯定不会招外国人;现在开个店,但也没什么人啊,纯砸钱。”
看不清的未来
无论是熊磊,还是方芳,或者夕文,乃至每一个导游都知道他们曾经安身立命的行业依托着天南地北的人们对法国的永恒向往,迟早有一天会恢复如初,但就像他们每个人不停强调和期盼的疫苗一样,谁也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毕竟旅游图得是开心,只要欧洲还有一例,国内游客都会不放心。
熊磊说:“几百年的沉淀,不是一场疫情可以摧毁的,现在做的所有东西,都是为旅游复苏做的准备。”
方芳说:“要等到恢复的时候,首先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了,才能做回原来的工作,最终不行还是要短期改行,去受影响较少的行业打个工。”
夕文说:“代购干好了,可能不回去做导游,但前提是代购可以做得和旅游差不多,现在没日没夜,太吃力。”
三个人仿佛一座看不见的三岔口,辐射向同一个看不清的未来。(马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