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9月1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华人吴建锡在超市从业了20年,货架有如他的半个家,经历疫情期间货品被哄抢、人手不足以及染疫的恐惧,他和其他超市业者一度被迫关门停业;但他们凭着乐观与坚毅,熬过难关,重新营业,如今看到满满货架与顾客的笑容,让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21年前的圣诞节,19岁的吴建锡孤身来美打拼,他的美国梦从只能放下一张床的杂物房开始,每天三餐靠99美分三包的方便面裹腹,不会英文、没有专业技能的他,最初只能到衣厂工作,一周工作七天,月薪才能勉强进帐1000美元。
吴建锡说,是一则法拉盛缅街华人超市招聘杂货工的广告,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酱油、老抽与生抽都分不清的他,勤能补拙,每天除了卸货、搬货,就观察顾客购物,最终理清头绪,在超市行业小有名号。
23岁那年,吴建锡遇见伯乐,中美超市老板聘雇了他,管理当时面积最大的华人超市之一,从懵懂到熟练,一晃眼他已在这间超市工作超过17年,期间经历风灾、雪灾,让他感受到自然灾害对超市的冲击,民众哄抢与货源短缺,让他深感自己的责任与压力。但吴建锡说,这些自然灾害负面效应,远不如今年3月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仗让他与同事加班奋战了一个多月;他回忆,今年3月中旬疫情蔓延,各大华人超市出现抢购风潮,最先抢购米、面和水,继而抢购纸巾、调味料、罐头与干货食品。
以自家超市为例,吴建锡说,大米的销量一周几乎售罄三个货柜,矿泉水和纸巾一天销量相当一个月,“货品才刚上架,一下就没了,无论你补多少,好像都不够,根本无法想象”。
吴建锡表示,民众抢货愈演愈烈,身为经理的他,不管上班还是下班,都不停打电话联系批发商,调节送货时间,保证货品运输,“下班送,周日送,只要批发商愿意送,什么时候都可以”。
惨的是,缺货之后是缺人手,随着纽约市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暴增,送货员陆续请假,而超市员工面对庞大的顾客量,身心压力都超负荷,尤其是疫情初期,戴口罩尚未在外族裔间普及,让每天直接接触顾客的收银员更为担忧,“自己被传染不怕,主要是怕传染给家人,谁家都有老人和小孩”。
吴建锡表示,原本60多人的团队,3月底只剩十几人坚守岗位,每人都要身兼数职、超时工作来维持超市的运转;他说,早把超市当作自己第二个家,许多部属一起打拼数十年了,早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到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越来越空的货架,与老板商量后只能暂时停业。后来在多方考虑及政府鼓励下,中美超市与其他华人超市陆续在4月底重新营业,但严格要求每位顾客戴口罩与手套、控制进店人数并缩短营业时间,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吴建锡表示,重新营业并非易事,刚复工时,几乎60%的货架都空的,半个月之后他们才整理好85%的货架。4月底,纽约市仍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防疫物品仍很短缺,为了保护收银员的健康,吴建锡只能让她们穿上防护服,亲自制作简单的隔离板,避免病毒传播。
纽约市经济在6月重启,吴建锡说,他们的生意也逐渐恢复正常,顾客的购物也趋于理性不再抢购囤积,看着所有货架摆满货品以及客人买到心仪产品的神情,让他与同事的成就感倍增,“很感谢所有员工的付出,尤其是坚守到停业最后一批与复工第一批的逆行者”。
重新营业之后,他表示,虽然员工人数仍不足,包括他在内仍要身兼数职,但每个员工都拧成一股绳,自家店的营业额已恢复80%,他对未来更是充满信心,认为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也计划与电商平台合作,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牟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