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投资 > 正文

创纪录美债被减持,中国减1256亿,印度减210亿,沙特减253亿,有重要变化

2020-05-16 13:22  BWC中文网观察团   - 

根据美国财政部在美东时间5月15日公布的最新一期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有两个月延后惯例),全球主要央行买家在3月共减持299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是全球央行月抛售美国国债的创纪录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称,总的来说,这是所有美国资产出售的创纪录月份。

 

不仅如此,全球海外买家对美国国债的持有总数也下降了创纪录的水平。

 

那么,全球哪些央行大幅抛售了美债呢?如下图所示,BWC中文网注意到,至少27个央行买家大幅减持了美债。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事情的一个重要的新变化是,印度和沙特成为3月减持200亿美元美债以上的货币当局,印度抛售210亿美元,沙特抛售了创纪录的253亿美元美国国债,3月美债最大做空者由此也浮出水面。BWC中文网独家分析认为,印度作为全球石油的主要买家之一和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都开始不约而同抛售美债。

 

这意味着,美债-石油-美元过去近半个世纪的有机组合或正在进入恶性循环。亦如专栏作家Nick Chao分析认为,石油美元协议或将提前终止。而这背后一个主要原因则是美元信用正在大幅下降所失去的“含金量”。

 

事情的另一个新变化是,中国3月减持了107亿美元的美债,至1.08万亿美元。如下图,美债第一大海外持有者已连续多月变成了日本。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截止2月的18个月内,中国共抛了约1149亿美债,也就是说,在截至3月的19个月内,中国累计减持了约1256亿美元的美债。

 

应该说,对于每年高达万亿美元赤字的美国经济而言,美债能否得到全球主要买家的青睐显得尤为关键。截至5月16日,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高达25.2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110%,为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按整数计算,即每个美国人(男人,女人,儿童)背负的美国公共债务为72,000美元,或每个纳税人为192,000美元。换言之,大多数美国人又间接为美国经济承担着债务风险,然而尴尬的是,美国经济已沉迷于债务经济状态中。

 

比如,美国财政部自2020年以来,不断提出,将发行20年期,50年期美国国债的计划,同时,还在考虑或存在发行100年期美国国债的可能。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或将向全世界借更多的债。从这一角度而言,美国债务经济模式能否持续的主动权几乎掌握在全球主要买家,特别是大买家手中。

对此,美国经济研究所的罗伯特·赖特认为,许多美国的金融和财政决策者都在无视高昂的美国国债,甚至存在诸如“我们(美国)欠自己”的想法,甚至认为,我们(美国)总是可以印钱付款。然而,当美国国债在面临减持潮或无人接盘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可能就会进入一个美联储自我印钞的流动性困局之中。

 

这就不难理解,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不久前表示,美国偿还债务的诚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承诺也是如此。这就意味着,美国经济还正试图并希望其债务经济模式得到全球买家的支持,换言之,美债需要全球大买家的青睐,否则美元地位将面临挑战。

 

这就进一步佐证了,BWC中文网独家提出的,美国经济的主动权掌握在全球大买家手中的观点。与此同时,对于美国经济是否会赖掉美国国债这笔账的问题,读者朋友们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到任何时候,美国经济都要维系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就需要对美元的信用底线负责,因此,无权也不敢赖掉任何一笔债务。(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国提出稀土产业刺激提案,外媒: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份额或将增加
下一篇:美国23天印钞12万亿,美联储或数次阻止运回黄金后,事情有新变化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