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印度经济提出“印度制造”的世界工厂计划,试图通过振兴该国制造业,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时至今日,印度制造业依然止步不前,甚至由于印度制造生产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印度经济无力应对大流行,许多印度人依然得不到充足的防护用品。这也是印度制造或提前失败的一个缩影。无独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进展。
路透社日前报道,印度启动了一项66.5亿美元的计划,以提振电子制造业,并表示将首先鼓励5家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建厂或扩大生产。印度技术部长拉维·尚卡尔·普拉萨德称,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成为印度制造计划的一个样板。印度联邦想把印度打造成一个出口中心。然而,包括印度多位网友都对印度制造的这一新计划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其依然将面临失败。
据外媒报道,有印度网友表示,金额太少了,也来得太迟了。印度很难为工厂提供充足的电力。例如,丰田汽车公司在印度的工厂一直受这个问题困扰,直到他们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事实上,关于印度制造或已提前失败的观点,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迹象说明问题。
以“印度高铁”为例,自去年印度国产最快列车“致敬印度”首次运行后,就事故频发。值得注意的是,“致敬印度”号并不能够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因为它的最高试验时速是180公里,而实际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因此被称为“半高铁”。曾有印度人调侃,印度需要先解决了火车的安全问题,再考虑更高层面的高铁吧。
BWC中文网独家分析认为,印度近年发展制造业的想法以及发展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类似上述高铁现象,曾有印度人调侃,印度需要先解决了火车的安全问题,再考虑更高层面的高铁吧。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皮林认为,印度制造追赶中国或许是不现实的,印度在制造业方面没有良好的声誉。就连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国产品,印度制造所谓的“拼凑式创新”是物资稀缺的产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胶带、颜料和祈祷拼凑在一起,印度制造名字取得响亮,但却像是“海市蜃楼”。”
而这背后的一个逻辑则是,尽管印度拥有13亿多的庞大人口,但其劳动力水平多年以来一直是在不正规经济模式下工作,这对制造产业和多领域的链条式发展构成了阻力。同时,印度劳动力形成的散漫,惰性,以及生产能力上的落伍都与此时全球对生产力水平的高要求相背离。这对制造产业和多领域的链条式发展构成了阻力。
对此,美国媒体CNBC稍早前援引贝恩公司副总裁Gerry Mattios表示,全球制造业工厂设施将变得更加分散。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并不会成为世界工厂。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南亚的印度并没有发展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因此无法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而就在印度经济试图通过发展制造业的进程中,大多数印度人却对印度制造表现得毫无兴趣。反而是,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例如,《印度教徒报》曾报道称,在印度教的重大节日(“点灯节”)期间,市场上销售的诸如灯具、熏香、烟花、神像等相关产品,也几乎都是产自中国。就连本文前面提及的印度制造业所需要的太阳能电池类商品大多也需要从中国进口。而《印度斯坦时报》稍早前援引一份接受8973名印度消费者的调查报告称,有83%的印度消费者表示青睐购买中国产品,而非印度商品,报告称,印度消费者表示在同类商品中,中国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的双重优势,无可替代。离不开中国货。
事实上,印度经济之所以在制造业领域难以突破,与其资金实力不足,高度依赖美元债务的习惯也息息相关。同时,印度制造与印度经济或将进入陷入困境的恶性循环中。日前印度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印度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仅为3.1%,为40个季度来新低。在另一组公布的数据中,印度8个核心产业的投入在4月份萎缩了38.1%。核心产业占工业生产指数(IIP)项目权重的40%以上。
基于这些迹象,BWC中文网独家分析认为,印度经济提出的67亿美元的制造业计划或失败的同时,似乎是亡羊补牢,而此时印度经济之所以还要提出这一计划,是印度制造六年来提出的口号或已骑虎难下。
而这背后还隐含着印度经济由于不具备宽广外汇储备护城河,难以抵御风险的被动之处。印度央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印度外汇储备为4900.44亿美元,但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截止2019年底,该国公共债务就增加到了1.17万亿美元,占外储的250%。显然,印度的外债与外储呈现出严重的倒挂模式。对此,加拿大皇家银行曾表示,借贷能力有限的经济体,应对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而印度和越南就非常明显。
无独有偶,伴随印度经济的恶化,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日前下调印度主权信用评级至Baa3,为22年来首次下调。值得玩味的是,穆迪上次下调印度评级是在近22年之前,该公司曾在1998年6月19日印度核试验后下调其等级。此次穆迪将印度的信用评级从Baa2降低Baa3,与标准普尔和惠誉的等级相同。惠誉将印度的信用等级定为BBB-,即最低投资等级。BWC中文网独家分析认为,这也预示着,全球大量资金或将加速从印度撤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