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投资 > 正文

中国继高铁和华龙一号后,人造太阳或也将出世,事情有新进展

2020-12-02 19:54  BWC中文网观察团   - 

11月28日,据媒体报道,中国高铁整体出口的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的第一批钢轨在广西防城港码头首航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可进行长定尺钢轨出口的国家之一,我们注意到,印尼雅万高铁全长142.3公里,是东南亚第一条按中国标准设计的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在海外市场,中国制造的高铁及技术近年来还在俄罗斯、土耳其、匈牙利,塞尔维亚、沙特、墨西哥等多国落地,甚至,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也在使用中国制造的高铁,树立了国际高铁运营的新标杆。

不用怀疑,如果评选当今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无疑就有中国高铁,而中国高铁也被外媒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3万公里,占全球总长度的60%以上,更是全球最赚钱高铁之一。

为此,中国国家铁路公司还在数周前提出的蓝图计划希望在到2023年建成7万公里的高铁轨道,使现有基础设施翻番,并将高铁速度提高到约每小时400公里,并计划到2035年,省内城市旅行将不超过一小时,而邻近的省会城市群则平均控制在3小时内,同时,高铁也可以在电商黄金周期间为电商、快递等企业提供网络化高铁快运服务,努力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

不仅于此,该蓝图愿景的一部分是磁悬浮列车线路,最新进展是,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已经在数周前成功试跑,而按照计划,高速磁浮工程样机系统也预计在年底下线,并计划建造多达9条这样磁悬浮线,这也意味着一列更加智能的超级高铁将在不久后横空出世,或也将成为继目前的高铁、华龙一号、C919大飞机后,中国经济第四张更加智能的国家经济名片。

与此同时,除了高端制造外,此刻,世界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26日援引科学家们的评估称,目前的煤炭储量,将在200年后消失,天然气也将在不到一个世纪后枯竭,而石油则在2050年前终结,这也意味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当全球还在为原油产量喋喋不休之际,中国经济已创下了多个绿色能源之最,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众多重大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对促进能源安全、降低油气成本及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并确保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除可燃冰外,中国预计还将在几十年内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托卡马克装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据人造太阳项目装置总工程师向俄卫星通讯社介绍,目前,中国的科学家们成功使等离子体在1亿摄氏度温度下保持了100秒之久,到目前为止,这是世界纪录,而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中国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有望建成,这项核聚变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地球也将得到拯救。

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教授介绍:“聚变能本身是清洁安全和几乎无限的能源,通过托卡马克装置实现聚变能也是非常安全的,完全受我们科学人员的主动控制。任何时候,装置运行的主动或被动停止,都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和人员安全问题。

 

不仅于此,中国稍早前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在核电事业核能工程的建设安装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外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

而就在这个时候,媒体又传来最新消息,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二周前发布消息称,借助新一代浅层稠油、升级SAGD超稠油开发技术,破解了超稠油开发的世界级难题。目前公司稠油累积产量已突破1亿吨,实现新增可采储量2亿吨,并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而环烷基稠油更是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国家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原材料。

BWC中文网国际财经团队认为,这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最重大的投资机会之一,并将成为又一张国家经济名片。

无独有偶,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传来重磅消息,据中核集团11月27日消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而以上这些多个全球能源之最,中国能源企业、工程师及科学家们对新能源孜孜不倦地探索,还是传统能源的技术升级可能已让美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能源工业感受到了新能源时代的危机,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的核电建设都在依赖中国制造,而华龙一号就是代表。(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俄或清零美债,希望放弃美元,有一国作出回应后,事情又有新进展
下一篇:引爆美国市场“核弹”出现,罗杰斯:付出代价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