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动画片:民族风引领创作时尚

2019-09-11 13:01  光明日报   - 

  【文艺观潮】

  作者:王黑特(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日的影视行业,传统文化题材动画作品显得格外亮眼。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以47亿元票房荣登中国电影市场排名亚军的宝座,还燃爆海外市场,在澳大利亚上映首日就创近10年华语电影在澳开画最高票房纪录。不仅如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录片、动画片展播片目中,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中国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等多部动画片创新性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经典故事的讲述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民族精神,实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动画,近几年呈现出别样的发展面貌。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禹治水》,再到《姜子牙》《八仙过海》《愚公移山》《中国神话故事》,越来越多的创作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题,一笔一画勾勒出中国动画产业的崛起之路。这些作品的出现,既是创作者技术积累、文化积淀和艺术积蓄的结晶,也是多年来中国动画界积极探索开拓的经验集合,还是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以每年平均50部左右动画电影以及8万多分钟电视动画的体量不断滋养着观众审美经验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使然。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资料图片

  选材视角的回归为创作开辟全新发展空间

  重新审视中国动画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国产动画曾在国内外享有盛名。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诞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或从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中取材,或采用剪纸、水墨等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审美底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世纪之交时,这一良好的创作风气却有所减弱。创作重模仿轻原创,形式热闹却内容浅显,类型单一且风格趋同,无论是剧情还是场景,中国元素越来越少,有的作品甚至看不出是国产动画。这种现象引起了当时中国动画人的关注。他们意识到,动画不仅要给人营造视听愉悦,还会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必须提高原创能力,增加民族特色,用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作品激发观众的归属感、自豪感。在这种创作思路引导下,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应运而生,以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表现手法深挖蕴藏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之中的深刻精神内涵和丰富审美经验,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让传统文化题材再次成为创作热点,为国产动画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纵观近几年不停刷新市场成绩和口碑纪录的优秀国产动画,无一不是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经典故事形象,有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的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塑造出一位侠肝义胆的东方武侠英雄;《大鱼海棠》的故事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还融合了《山海经》《诗经》等古代文学中的精华;《白蛇:缘起》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依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另辟蹊径地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战斗到底”的励志故事;《愚公移山》以百姓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为蓝本,表现中华民族坚忍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这些动画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东方审美韵味,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思想立意和更加成熟的艺术品格,使我们感受到潜藏在作者血液中那种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热情和自信。

  丰盈深刻的内涵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魅力

  对于一部成功的作品来说,契合时代精神和社会热点的选题,以及动人的故事情节,震撼的视听效果,幽默的表演和台词等审美要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在丰盈深刻且符合中国主流价值和文化特色的精神品格,这是其获得各方认可的根本原因。

  以往一些动画作品受到观众诟病,是因为在其演绎过程中看不到多少童真童趣,反倒让人看到了主创叙事的自以为是和老成世故的心理。新近涌现的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作品,却跳出了这种故作高深、强行灌输的窠臼。创作者意识到,童心不是生理年龄的范畴,而是一种纯净真挚的精神境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就处处可见童心的身影——哪吒想和其他孩子一样玩耍,这种单纯的童心却因世俗成见受到挫折;他与太乙真人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和一个愚笨的大孩子的游戏关系,“山河社稷图”是游戏域限,在那里唯有心思纯净才拥有力量,而这些都与功名利禄无关。

  再比如,不害人或利他,大多数人一般都能做到。但在利己和利他之间选择利他,就很难能可贵,而要舍弃自己的生命去利他,更是难上加难。《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江流儿为保护傻丫头、帮助大圣,孙大圣、猪八戒为了拯救江流儿和傻丫头,都屡次犯险,创作者并没有给出充足的世俗理由和叙事逻辑,因为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就是天然的责任担当。《大鱼海棠》的重要隐喻是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人善待动物就是善待自己:鲲做人时椿是鱼,鲲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生命救椿;当椿转化为人型,鲲变成了鱼,椿又拼尽一切救鲲。这种设置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众生形态之一。

  在现实面前不服输、勇于超越自己的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题材动画作品力求传达的理念。《大禹治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追梦与成长的故事:少年大禹在非议中扛起治水重任,并努力接近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功治水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长。他的实践告诉人们,面对看似无法对抗的困难,并非只能逆来顺受,而是应当因势利导、科学创新,凭借团结、智慧和力量与之博弈、抗争。《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面对无法改变的出身,哪吒不屈服于上天的安排,以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张扬超越敌我二元对立、超越生命既定规则的信心,从而使作品传达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创作者的文化自信才是作品蕴含深刻的根基

  观众是一种动态审美的历史性存在,今天看动画的主流观众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那拨人了,所以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创作思路。当下的90后、00后、10后是在富足的环境中滋养长大的,他们的精神世界丰盈敏锐,审美情感诉求更加丰富多元。他们需要通过观看动画放松减压,但更希望从审美愉悦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中国动画界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震撼的视效只在观看的瞬间引发惊奇审美,搞笑的台词或可广泛流传却无法在大众心中长时间停留,真正触动人心灵并回味无穷的还是一部作品深邃丰满的内核。

  仔细分析,这些传统文化题材动画作品之所以呈现出深刻饱满的面貌,主要是由于创作者内心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戾气的张扬,也不是虚妄的野心,而是海纳百川的胸怀,是对自身不足的正视,是善良正直的素养。因此,在继续积极改进动画产业的专业水准之外,创作者还应进一步练好内功,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以夯实动画电影的内在精神品格。

  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精神风向标,也是民族文化的外在展现。无论是已经成为爆款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禹治水》《八仙过海》,还是未来将和观众见面的《姜子牙》《愚公移山》《中国神话故事》,这些从中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创作的动画作品,已拥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先天内容优势,还需继续努力寻找与当下时代和生活的契合之处,提高抚慰观众心灵、引领积极思考、凝聚社会共识的能力,以成为向中国乃至世界观众展现中华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的窗口和载体。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全国美术基础教学速写作品巡展开幕
下一篇: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