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杨浦七梦·活动|以织物图案为媒:时尚、历史与社会

2019-10-19 10:19  澎湃新闻   - 

主题对谈:10月27日 上午9:30-11:30 
 
杨树浦路1500号绿之丘(原烟草仓库)“杨浦七梦”展场
 

 
作为“丝绸之国”,中国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近代,随着工厂化面料生产方式的引进,纺织行业出现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织布与图案分解成了两个步骤。“图案设计”成为纺织业中一个独立的工种。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纺织印染厂中,也大多有着图案设计室这一部门,他们的工作为国民的服饰增添了许多美。“美”,或者说时尚,并不仅关系视觉愉悦,也会折射出社会背景和个人的政治表达。
 
王旭华的设计稿。
 
王旭华的设计稿。
 
我的外婆王旭华就曾经在上海第二十九棉纺织印染厂的图案室工作,作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她的工作是为布料设计花纹图样。在我大学期间,一次意外在自己的橱柜中发现了外婆当年的两大本设计稿,这是自己装订的本子,比A4稍大的开本,牛皮纸封面,其中贴满了水粉或者水彩画的花样小卡纸,外婆设计的花样好几次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些创作于20世纪60到80年代的图案,现在看起来都一点也不过时。这些图案既包括了符合当时历史氛围的工农兵题材和革命样板戏形象,也更多地表现了自然花卉甚至几何图形。
 
左侧为王旭华的设计,右侧为民国的设计。
 
艺术品投资人石建邦先生曾意外获得一本民国时期“尚美图案馆”的设计稿,这是1932年由第一个到日本攻读工艺图案专业的陈之佛创办的,这一设计事务所在当时可谓开创先河,它为上海众多纺织印染厂提供设计,其纹样风格多样,既有对中国传统图案的传承,也受到国际最新艺术潮流的影响,比如新艺术运动对线条的自由表达,以及装饰艺术风格的几何图案,等等。2019年5月,石建邦先生收藏的这批设计稿被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出版为《五彩彰施》一书。
 
《五彩彰施》封面,内页。
 
将民国时期的这些设计与20世纪60至80年代我的外婆和同事们的设计并列来看,也不难发现其中有承袭关系,也有明显的区别。无论是传承、变化还是创新,布料图案总是与时代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而人们购买这些面料并制作衣物穿着在身,也可以看作是通过图案和服装式样进行自我表达,隐含着对时代潮流的赞同或者反抗。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孙沛东女士曾就时尚与政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13年,人民出版社为其出版了专著《时尚与政治: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1967-1976)》。
 
本次主题对谈将跳出“杨浦”这一地域局限,以织物图案为媒介,从“某种图案与式样为何成为流行”等问题出发,见微知著,与两位嘉宾一共探讨衣着时尚与历史、社会的隐秘关联。
 
嘉宾介绍:
 
孙沛东,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Po Paris)社会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学术专著有《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时尚与政治: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1966-1976)》(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等。
 
石建邦,复旦大学文博系的首届毕业生。1994年,加盟世界著名的佳士得拍卖行在沪的办事处。之后开始自己的艺术品投资生涯。2019年策划出版《五彩彰施:民国织物彩绘图案》(上海书画出版社)。
 
主持人:
 
周仰,摄影师、译者,“杨浦七梦”创作者之一。在上海持续拍摄个人项目,作品关注年龄、文化遗产与记忆,作品曾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天水摄影双年展、浙江美术馆、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展出。
 
线上继续征集故事:
 
我与最渴望的一件衣服
 
本场活动主题延续“纺织之梦”中关于“美”的讨论,希望大家来谈谈自己最渴望的一件衣服的故事,这样一件衣服不一定是天价的奢侈品,却在某个时间点在你眼中格外美,或许它超出了你当时的承受能力,或许你最终得到了它,或许终究望之兴叹……如果你有这样的故事,欢迎留言分享,也欢迎10月27日来到“绿之丘”,聆听讲座对谈后,一起来聊聊日常生活里对美的追求。
 
赵明玉穿花衣的留影(1976年)。
 
我们将选出三条讲述生动、细节丰富的留言,并为分享者各自送上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纪念品套装一份。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百岁简庆福的摄影人生:看他镜头下的“画意摄影”与中国风格
下一篇:从陶都到上海,中外陶艺名家呈现柴烧之美与当代发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