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民营美术馆才开始落地生根,但发展至今,却已然经历了四波浪潮——20世界90年代“探索与失败”、2002年前后“文化地产附属美术馆模式”、2008年起
“美术馆基金运作化模式”,2016年后“井喷式发展”。
中国民营美术馆之所以在这短短的30年间,就经历了如此“丰盛”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恰逢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及全球化进程深化的时间节点,文化发展及国民素质提升需求日趋显著;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那些探索在一线的民营美术馆的创办人及管理者们,他们在无迹可循、起伏变换的市场环境中坚守和变革。际遇让事情发生,而在切实的生存和经营面前,他们无时不刻面临着判断与选择。
2002年成立,并在2006年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的今日美术馆,就是在中国民营美术馆第二波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其对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索引人注目。
2013年,已在今日美术馆工作2年的高鹏,先后迅速任命为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今日美术馆馆长,兼任今典文化文化集团总裁。任免馆长那一年他只有31岁。高鹏被媒体冠以“全球最年轻的美术馆馆长”的光环,开启了他的馆长生涯。
2013年,成立今日艺术专项基金,签署安盛,雅昌及十几家海外文化中心等赞助战略合作伙伴,
2014年,成立学术理事会,推出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多样性展览:声音艺术,拥抱项目等
2015年,发起今日未来馆项目,主推当代艺术与科技发展的前瞻性方向展览,获得国内外众多奖项
2017年,第二届今日未来馆获得业内及公众的空前好评,赴纽约曼哈顿进行了巡展,今日美术馆的艺术探索受到海外媒体,院校及重要文化机构的高度关注,今日美术馆称为海外了解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
2018年,今日美术馆运营经验收录北大光华课程案例,仅票房收入高达1300多万元;首次受意大利罗马国立现代及当代艺术美术馆邀请在海外推广中国艺术,成立今日新媒体实验室
2019年,成立今日艺术学院、今日·未来少儿艺术中心,今日新媒体餐厅,《今日 艺术 研究》正式出版
……
高鹏所面对的不仅是在前辈打下的沃土上守业,更是在变换多端的新市场环境下的创业。如何在全球经济形势动荡、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应时变换下,探索出一条民营美术馆的发展路径,无不考验着他对市场的判断与选择。
坚守什么?又为何变革?
“当试图做一种探索性的事情的时候,常常不会那么容易的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和肯定”
Q:您于2011年加入今日美术馆,2014年担任馆长,在这9年中,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哪些经历令您印象深刻?
高鹏:今日美术馆由张宝全先生在2002年创建,作为一家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民间美术馆,于2006年7月转型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2013年8月,我接任了执行馆长,2014年3月正式任馆长一职。
今日美术馆从创建至今的十余年发展过程,可谓完整地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起起落落。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经济攀上峰值;2012年当代艺术市场又呈现衰落态势;2018年因抄袭事件,导致大家对当代艺术及其市场投来质疑的目光。就像一个孩子一样,风风光光、跌跌撞撞的一路生长着。
无论是艺术、文化,还是科学、经济,若要富有生命力的发展下去,都要面对一个挑战,就是突破创新,需要我们不断突破惯有的思维和角度。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并不被看好、遭受批评的时候,今日美术馆试图通过学术的角度去探索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为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依附于西方的主流判断,由西方的主流市场来进行决定。中国当代艺术的下一步怎么走,是一个未知,需要众人去实践和探索。
所以摆在中国当代艺术面前的这条路,必须要求我们像那些优秀的前辈艺术家一样,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探索精神不断地实践前行。同时你还要具备承受质疑的能力和定力,因为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当你试图做一种探索性的事情的时候,常常不会那么容易的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和肯定。这是这么多年来较为深刻的体会之一。
Q: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当代艺术市场也趋向“冷静”,美术馆运营压力也随之而来,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把握今日美术馆的发展方向?
高鹏:正因当代艺术市场“冷静”下来了,而且现在中国的各个美术馆其实都更愿意承接国际大展,因为公众也被培养起来了,都愿意走进美术馆,所以通过展览票房是可以实现维持机构正常运营的。但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应该去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去建这个馆?建馆的初衷是什么?”
去年在巴塞尔的时候,我碰到很多世界各地的馆长和艺术机构负责人,大家沟通下来,他们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他们特别希望看到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新的艺术家、新的展览,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面貌。他们飞着十几个小时来到中国,他们不希望再看到西方那些熟悉的艺术家面孔和作品,他们希望看到属于中国的、新的创作力。他们的这些话语强烈的提醒了我,所以从今年开始,包括明年,今日美术馆希望更加多的陪伴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成长。
比如说,今年下半年我们正在展出的两个重要项目,一个是艺术家徐冰的个展,这个展览是一个偏向学术性、文献梳理性的展览。徐冰老师2007年归国定居后,完成的几个主要项目《凤凰》《地书》《桃花源》,以及现在我们看到的《蜻蜓之眼》,可以说他是一个并不多产的艺术家。用徐冰老师自己的话说,他其实是一个最需要长期辛勤工作,最后才能成就一件作品的人。今日美术馆在思考和选择的,是在艺术家荣获了诸多艺术成就后,我们是去“消费”艺术家,还是愿意更认真地去研究他创作背后的方法,我们选择了后者。
徐冰老师回国后的第一件作品《凤凰》就是在今日美术馆进行的展示,那对于他最新的影像艺术作品《蜻蜓之眼》,我们就跟徐冰老师一同讨论,希望能把这件作品以一个独立的面貌呈现给大家,同时把他背后的创作方法梳理出来。为《蜻蜓之眼》这个影像作品,我们将今日美术馆最重要的展厅打造成了一个“蜻蜓影院”,并且把徐冰老师过去几十年来不同作品的创造方法与《蜻蜓之眼》做对比和连接,总结出了九个关键词,用一整层展厅来向公众展示这样的学术梳理内容。那对于许多艺术从业者、学生及艺术爱好者可以真正的看到一个中国艺术家,他基于自己深刻的本土文化,以及他所积累的国际视野,是如何促使他进行艺术创作的。
并且不可否认的是,徐冰是一个在国际语境下被讨论的艺术家,同时他的艺术语言也是具有中国智慧思考的,所以对这样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其实对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艺术呈现方式,具有特别大的借鉴意义。这次展览我们还特别找到影像研究学者董冰峰担任策展人,他是首次和徐冰老师,但他是在影像艺术研究领域里纯粹、安心做学问的一个中青代策展人。我们希望为公众呈现这种纯粹、扎实的展览风格。
另一个重要的项目第三届今日未来馆,这届未来馆我们邀请了一位非常年轻的中国策展人担纲,她的整个知识架构和理论架构是区别于现在主流策展人的。我们希望回归艺术本源的讨论,同时具有前瞻性,所以聚焦最前沿的科技与艺术的领域,包含技术、社会学、人类学,甚至哲学,通过艺术,形成一个纯粹的哲学思考、严肃的命题。所以今年的未来馆不会是一个视觉上特别轻松愉悦的展览,它给公众会带来很多硬核的知识、理性的思考,让公众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科技与艺术,因为无论我们接不接受,科技已经在高效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科技对艺术的改造也已经发生。
2017第二届今日未来馆展览活动现场
另外我们年底还有一个大展,今日文献展。这个展览到今年已经做到了第四年,它已慢慢形成了今日的一个面貌,就是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放在国际语境里进行探讨。
商业就是迎合?学术即是门槛?
“无论市场是好是坏,追捧艺术还是不追捧艺术,人们都需要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和反思的过程”
Q:其实去年,今日美术馆做了诸如Paul Smith、梵克雅宝等品牌跨界展,以及妮基·圣法勒等成功展览,给大家留下的展览印象较为活跃轻松,公众接受度也比较高,而今年今日美术馆做的诸多展览偏向强学术性?
高鹏:这个其实是跟我们自己对艺术市场的观察和判断有关系。去年是今日美术馆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希望推出大量可以跟公众交流的展览,以票房支撑美术馆整体性运营,的确,去年的展览票房拉动了美术馆一半以上的运营数据。我们得到了票房,以及很多商业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是各个美术馆都举办国际大展的一年,但是我们还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衷。所以在今年的展览排序中,重要的方向就是伴随中国当代艺术家成长,回归到对中国当代艺术及艺术发展前瞻性的讨论上。这种选择判断是对馆长的最大考验,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必须做出选择。
Q:怎样处理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高鹏:艺术要想持续发展,与商业的结合是必然,但出发点不同。做美术馆是因为艺术而去寻找商业模式,而不是反过来,因为要赚钱就去搞艺术,艺术从业者要保持自律。在没有商业模式的时候,我们要努力找寻各种商业合作方,通过各种合作形式来支持艺术发展;而当艺术被商业过度裹挟的时候,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冷静去观看和保护艺术的本质。这个过程同样是在我9年馆长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也是工作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
Q:在大的展览环境中,今日美术馆选择做强学术性的展览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会不会影响今日美术馆今年在展览活跃度上给公众带来的感受?
高鹏:今日美术馆作为北京唯一一家5A的民营美术馆,一直以来的责任都不完全是跟着市场走的。它的运营必须是市场化的,一家民营美术馆得以坚挺下来,就需要有它的商业模型。但是学术部分的坚持是从来都不能跟着商业走的。所以,今日呈现的是两条线并行的发展路径。
前不久加拿大沙威尼根市邀请今日美术馆,帮他们筹建多媒体馆,他们特别看好今日对未来艺术发展的一些判断和可能性的探索,这其实就体现了今日美术馆的价值。任何市场,都需要你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预先性,当你去一味迎合市场的时候,就会被市场甩到后面。
总需要有一些艺术机构,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自己要表达的声音。无论身处在怎样的一个时代,无论市场是好是坏,追捧艺术还是不追捧艺术,人们都需要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和反思的过程。
Q:那对于徐冰《蜻蜓之眼》、第三届今日未来馆等等这些的“有门槛”的展览,您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馆长,建议观众带以怎样的心态或想法,来观看和感受这样的展览?
高鹏:首先作为美术馆,需要从场馆方、美术馆方为公众输出专业的经验和相关服务。有些艺术展览其实对观众的要求比较高,所面对的观众是非常小众的,比如艺术从业者、收藏者,他们其实是了解艺术家的背景及其创作系列,所以他们不需要那么多的介绍。
2019年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观众现场
但对于公共性的美术馆来说,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甚至一半以上的公众是没有这些知识储备的。所以艺术家、策展人在完成他们的工作部分后,作为场馆方,我们必须要进行转化。因为美术馆更了解我们的公众是谁,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将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展览传导给公众,这就涉及到展陈学、博物馆学等等这些基本的学科方向。
另外作为美术馆,除了要有自己对艺术和学术判断之外,还要给艺术家和策展人一些公众维度的建议。美术馆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盒子,一个展览不是把艺术家的艺术品装进这个白盒子就结束了,还有更重要的一步是陈述,通过展陈、导览、展中活动、出版物以及教育活动等等,将展览带有亲近感的“陈述”给公众。我们在尊重艺术家和策展人基础上,会和他们持续的进行沟通和打磨,让更多的公众也能走进艺术、理解艺术。
今日为何在此刻探讨未来艺术?
“人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深深受现代文化的影响,我们现在审美和古典主义的审美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Q:您多次提到今日未来馆,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今日未来馆是怎样的项目?
高鹏:今日美术馆发起的今日未来馆项目,我们试图去探索未来艺术,探索艺术与科技。2015年,今日美术馆设计者王晖、国际知名雕塑家隋建国与我一同发起“今日美术馆未来馆”项目,试图打破物理空间对美术馆的限制,并探索未来艺术的可能性。当时常规的云端美术馆只是把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并上传至云端,我们想做一点不一样的。在物理空间没有办法承载的,我们能在虚拟空间里实现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作,于是第一届今日未来馆设置了实体展览、虚拟展览、增强现实三个部分。
我们邀请了当时刚从法国归国的策展人苏磊先生担任第一届今日未来馆的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包括隋建国、缪晓春、Suzanne Anker、张小涛、周文斗、胡任乂、叶甫纳、林科、田晓磊、黄莺等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家,在当年打造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未来艺术集结平台。第一届今日未来馆在全国范围内巡展了5站。
然而当时很多人难以理解,不断有人讨论着它的商业价值,因为觉得做得太学术了。
两年后到了2017年第二届今日未来馆,我们开始探索多媒体艺术和“沉浸式”,因为有赞助商的支持所以做得更加大胆,艺术家吴珏辉和今日美术馆策展人晏燕担纲了第二届策展人,并邀请到策展人及评论家黄笃,ZKM媒体与艺术中心Phillip担任学术主持,邀请Catherine Chalmers、Charles Lindsay、Claude Lévêque、曹雨西、冯梦波、郭锐文、任远、郑达等数十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参展。
展览以“.zip”为主题,美术馆的整个空间像压缩包一样进行打开,给予艺术家创作的空间,为公众打造成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现场。其实在当年很多年轻艺术家及其作品并不被作为重要、严肃的当代艺术作品来进行讨论,但在第二届今日未来馆策展人的发掘下,他们今天基本上已成为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内活跃且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第二届今日未来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媒体与公众的关注,我们在全国巡展了6、7站,还赴纽约曼哈顿进行了巡展。
也是从2017年那年起,新媒体艺术展览越来越被市场熟悉,且趋向廉价泛滥,公众开始认为,多媒体艺术就是“声、光、电”做出的娱乐性和沉浸式表演。此时,我们开始审思第三届今日未来馆的走向。
后来通过和哈佛大学以及诸多学者、策展人、艺术家的讨论和启发,于是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我们讨论的是未来艺术和科技美学,新新人类与电脑AI智能对话的畅想,展览邀请了众多国际重要的艺术家,同时包括中国新生代艺术家。我们同期还举办了三场国际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球的策展人、艺术学者、艺术机构负责人,以及AI与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一同围绕科技与艺术,探讨跨领域艺术创作的开放性未来。
做今日未来馆这个项目面临着诸多业内及公众的挑战。很多人问我当时为何要开启这个项目。其实就是因为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爆发,人们的生活与科技革新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渗透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在当时我们其实已然切身感受和预见到,科技的演变同样会影响艺术的转变,会促使艺术形式不断的发展,乃至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以及艺术市场的变革。
Q: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吗,今日未来馆是今日美术馆创新发展的一个探索起始点?
高鹏:是的,我希望今日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型的美术馆。我们是和很多艺术家一同成长过来的,我们为艺术家、策展人们提供的是一个表达、交流、不断被激发、遇见更多机会的平台。这个过程中,艺术家自己经历着从默默的创作到受人关注,甚至蜚声海内外,而今日美术馆同样收获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今日美术馆的空间比较大,拥有三个展馆,建筑平米在两万平米以上。这一空间属性使得它面对的是公共性、学术性、前瞻性探讨的三重考验。三者间要不断地去寻找某种平衡,形成品牌,并试图跟公众进行对话。
当把艺术机构的品牌性做出来之后,就更要考虑到公众细微的感受,以及学术与前瞻性的高度。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缘故,我们还成立了新媒体实验室,以及今日艺术学院,它们所承载的就是去研发和执行更专业、更具有纯粹性的艺术项目。
今日美术馆新媒体实验室落成仪式现场
Q:在庞大空间运营的基础上,今日也在试图违建一个相对更纯粹的空间,承载今日美术馆的学术性研究和未来艺术的探索?
高鹏:因为作为公共性美术馆,你不得不去与更多的公众进行交流,还要接触商业与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会做很多妥协。
我们于去年成立的今日新媒体实验室,就能够承载更具学术高度、理想化纯粹、探索型的艺术项目。今日新媒体实验室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国际高校都建立起了联系,我们会携手一起关注并讨论包括心理学、科学、艺术理论等在内的多元领域;同时我们于去年还发布了一款APP,上面集结了300多位多媒体艺术家。今日新媒体实验室是更具探索性的机构,它的很多研究成果甚至很多时候是不能够展示的,而是不断的与最前沿的学科学者在进行接触,做纯学术、且更具前瞻性的研究。真正研究出科技和艺术之间存在的发展可能性和课程的可能性。
Q:“未来艺术与科技”是今日未来馆探索的一个学术方向,刚才您也提到今年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是一个拥有很多硬核科技知识的展览。那么艺术和科技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在艺术展览上,拥有那么多硬核科技内容的输出,这是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吗?
高鹏:今年今日未来馆之所以将目光聚焦在科技与艺术,是我们主动的选择。因为在当下,多媒体艺术已经被广泛为商业使用,甚至在商场里经常能看到各种以多媒体艺术为旗号的展览,这使得我们美术馆更应该更加谨慎的去审视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艺术的创作方法,以及科技、科学相关知识,是可以通过一些视觉的方式或展览的方式传递给公众的。
另外,对于先锋艺术的讨论从来就不是被大众熟知的,也不是在传统、常规认知范畴内的,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前瞻性。就好像最早的装置艺术,那时没有人认为装置是一种艺术。直到发展了几十年后,人们现在才很自然认为装置是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抽象绘画,也是经历了一个被人理解与接受的过程。
人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深深受现代文化的影响,我们现在审美和古典主义的审美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当有一天我们很自然地接受这些现代主义审美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也是一步步艰难的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其实艺术是很容易走向庸俗化。
科技和艺术不是艺术的唯一方向,但我们今天不得不承认技术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完全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技术是迭代性的,它对文化形成了冲击,是不给人们留准备的时间的。这个时代已经到来,不是说我们愿不愿意接受、能不能理解的问题。艺术通过视觉化,对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和呈现。
如何与大众和行业交流?
“和普通公众、学科学者建立更加客观、专业、灵活、自由的互动与合作关系”
Q:另外我们也观察到,今日美术馆在2018年成立新媒体实验室,今年又特别成立了今日艺术学院、今日·少儿未来艺术中心。艺术公共教育是很多艺术机构这两年都比较关注的领域,今日美术馆做艺术公教的立足点和优势是什么?
高鹏:近年来,普通民众对走进美术馆欣赏高品质展览需求的逐年增长;还有很多人对艺术非常热爱,想投身与艺术行业当中来;另外还有一群高净值人群,他们对于自身及家族文化艺术素养的积累,以及财富管理有着很强烈的需求。所以我们在2019年特别设立“今日艺术学院”,整合今日美术馆在全球艺术资源,为学员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机会,开展对公众的艺术素养及美学感知培育。
今日艺术学院馆长公开课
今日美术馆一直以来都有专门的部门在做儿童公教,这是美术馆社会职能的体现,所以各项大展期间我们都会为小朋友们打造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今年特别成立“今日·未来少儿艺术中心”来发展儿童公教事业。中心全新推出了《4C.ARTS》课程,作为PBL课程,基于4C理念——即创新能力(Creativity)、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来增强孩子们与世界、与社会、与人之间的连接,真正创造一个可以培养拥有多维视野和综合能力的教育环境。其实我们是在探索在这样一个媒体时代、科技时代,少儿获取知识的一些新途径和方式。
观众体验部导览现场
今日美术馆因为有自己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拥有展馆空间,能够将这些理论研究得以视觉化呈现,同时我们和普通公众、学科学者建立更加客观、专业、灵活、自由的互动与合作关系。这些都成为我们能做出、能做好以上诸多探索性实践项目的坚实基础。
Q:前不久,今日美术馆学术丛书中的《2018 今日·艺术·研究》出版,该书分享了今日美术馆在展览、学术研究、美术馆运营等多方面的实践总结,也听闻您们还在筹备撰写更多学术研究书籍。这些学术研究及出版物,对于美术馆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高鹏:学术研究和梳理是美术馆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今日美术馆在2006年到2011年经历了一段发展高峰后,其实在2012年2013年的时候,美术馆遇到了运营方面的挑战,在稳定、巩固了运营方式之后,2014年我们立刻就投入了所有精力和人力成立了学术中心,开展各项学术发表,并且希望能在国际层面发出自己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学术声音。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
另外从2014年开始,今日美术馆还开始与同行分享我们的运营报告,真实的运营数据。诸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机构,已经把今日美术馆作为非营利管理的一个学科案例。另外国外几个相关院校,也已开始研究今日美术馆、今日未来馆的发展,并将研究成果刊登在诸多出版物中,今日美术馆多篇论文也在国际各学术出版物中发表。包括在达沃斯经济论坛的几次相关讨论中,还特别设立了民营美术馆发展、今日未来馆的话题论坛。今日美术馆不断在国际上发声,呈现我们实践及理论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国际性的讨论语境中。这种分享是为了激发更多同行的讨论,从而不断推动学术、美术馆运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