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乌镇10月26日电 题:中外戏剧人乌镇再谈契诃夫
中新社记者 高凯
演出时长达到270分钟的《三姊妹》25日深夜于乌镇大剧院落幕,同时也宣告第九届乌镇戏剧节的全面启幕。
《三姊妹》是契诃夫受他在沃斯克列先斯克的生活经历所启发而创作的,自发表以来,已成为世界剧坛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引得无数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地重释和致敬。
此次作为乌镇戏剧节开幕大戏的《三姊妹》来自俄罗斯著名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携苏维埃榜样剧院的创作,布图索夫是所谓诗意化联想式导演手法的代表人物,此番诠释契诃夫经典之作,他延续自我,即强调以旋律和节奏的发展而非真实性来推动戏剧节奏。
26日,乌镇戏剧节常设活动“小镇对话”的首场便围绕契诃夫的作品展开,知名编剧刘恒、戏剧导演赖声川、尤里·布图索夫于小镇对话期间谈及各自对契诃夫的理解和戏剧理想。
对于此次对《三姊妹》的当代化诠释以及全新的解构呈现,布图索夫表示,契诃夫的戏剧是叛逆的,他不再关注所谓的剧情发展和高潮,不设置矛盾冲突,“我认为,理解契诃夫,不应太多拘泥于内容的展示。”
布图索夫认为,契诃夫的作品自身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不喜欢把他局限在俄罗斯作家,他讲述的东西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他看到了人性中的可悲,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这对所有人都是相似的。契诃夫曾经在信中说,很多时候我们把两个问题弄反了,艺术应该做的不是去解决问题,给出答案,而是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刘恒指出,戏剧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中,“有种概括说,希腊戏剧表现人与神的对话,莎士比亚表现人与人的对话,而在契诃夫那里,我认为他开始了我们作为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的对话,他的作品呈现出了这其中的冲突与无奈。”
“排《海鸥》的时候我只是将它本土化了,别的没敢动,因为我们中国观众对于契诃夫没有那么熟悉,我要做的,是让大家先认识他的这部作品。”曾将契诃夫另一部作品《海鸥》呈现于舞台的赖声川直言,对于经典如何解读或应当视具体情况而论,“契诃夫的作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它抛掉了很多戏剧化的成分,转而讲述生活,这生命力正来自于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感受。真正理解它以后,你会发现无论怎样呈现,观众都能感知到原作本身的力量和感染力。”
创作过北京人艺现象级话剧《窝头会馆》的刘恒表示,“作为人,我们大家的喜怒哀乐是相似,痛苦是相似的,因为我们在死亡面前,在爱面前是平等的。正因为这样,才会产生超越时间超越种族的伟大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者希望自己的生命通过艺术获得不朽,就是要有这样的作品,但前提是真的有足够的积累,足够的智慧才能去完成。我相信这是任何一名艺术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刘恒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