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之前的座谈会
7位艺术家,不同的创作脉络,各异的作品风格……置身于798圣之空间的展厅中,多样的集合与碰撞能为你带来多维度的精神发酵。仔细品读,可以发现尚扬、武艺、王焕青、刘晓辉、祝铮鸣、刘聪、臧坤坤这次带来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又有所关联——深究他们背后所隐藏的绘画精神要素,暗藏的观念所导向的问题反思和思想的自主构建,无疑是一个极具考察意义的命题。2019年10月26日下午,展览“协商‘叙事’,对绘画秩序的再度讨论”在798圣之空间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798圣之空间主办,青桐创媒承办,王静担任策展人,范良骏担任助理策展人。
尚扬《1999-16》-纸本综合材料-19.5×50.5cm-1999
对于绘画来说,叙事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叙事性的古典绘画曾是生成图像认知的主要形式。绘画中的传统叙事大多以再现记录为出发点。在现代摄影发展之后,图像生成变得容易获得,图像逐渐成为独立的信息而不必从属于任何一个叙事的存在,改变着以往的叙事所建立的规则系统,也成为绘画中叙事维度不断趋向复杂的前提。
展览现场
此次以展览的形态初步触及绘画中“叙事”的迭代问题,并在展览的契机下,基于艺术家的实践思考,共同探讨当下的绘画如何思考和调用新的物质要素作为叙事媒介,如何被编码、具有怎样的特征,以及发挥了何种作用。
王焕青 《着火的诗之二》 布面油彩 丙烯 250×200cm 2010-2015
王焕青主张艺术的诗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诗歌构成的,诗歌使人成为人,诗歌塑造了他。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造型艺术的学习者、研究者和从业者而非艺术家,通过研究和探讨,创作出接近艺术的诗性。他觉得策展本身就是一种叙事,策展活动是文化史中的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片段,策展人在策划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诗人”一起构成完整的篇章,这个活动让时代的样貌具有了特殊性。
祝铮鸣《灵机》-绢本设色-197.5×128cm-2018
祝铮鸣的工笔画与其他6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迥异。她的画给人宁静的感受,它们从中国传统出发,结合了西方古典和艺术家当下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壁画出身的她曾深入研习过中国古代壁画、造像,并对米开朗基罗、弗朗西斯卡、克莱因等人的绘画十分着迷。她将自己对禅宗的理解与中国传统的文人思想糅合,将动物和植物赋予人的情感,将隐喻带到观者眼前,引导观者一起探寻精神的象征和释放。想象,是她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无边的想象不用依托于真实,这为她带来了更大的创作阈值。她主张叙事分为直白叙事和非直白叙事,例如克莱因蓝,看似没有叙事,实则充满了故事,具有非常强的叙事性。
刘聪《Mindroom-10》-纸本水彩-37.5×35cm-2019
刘聪喜欢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元素入手,对他来说,绘画题材的形状、形态比其他一切都重要,他非常在意它们在绘画中的叙述感,例如节奏感、空间关系、形象的搭建等。他会刻意保持与绘画的关系,喜欢与作品相互观看。他觉得自己的许多作品都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更多的只是单纯的观看,因为观看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和过程。
臧坤坤《容器,无题》 丙烯 亚麻布 200×314×2.5cm 2016
臧坤坤坚持选择一些身边常见的,但是不太好入画的题材、元素来进行创作,这样做的简单之处在于题材随处可见,难度则在于转译的方式。臧坤坤认为,绘画不是纯粹的视网膜上的愉悦,它有赖于对语境的对抗。例如他的容器系列,这是他有感于杜尚的《泉》而创作的作品。井盖和小便池都是收纳污垢的容器,他将井盖与流行的广告色并置,形成反差和对应,把污浊的、令人反感的东西放在墙上供人观看,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展厅中,艺术家故意将《容器,无题》置于昏暗的环境中,取消光源的介入,使它与另一件展品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心灵的重击。
刘晓辉《无题-站姿》 布面油画 40.5×51cm-2014
不同的思想史,不同的成长背景造就了7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然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域让他们的作品互文共生。透过作品,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自我剖析以及基于实践的思考。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
观众拍摄作品
刘聪《支撑》 布面油画 100×120cm 2017
武艺《唐初期瓜·沙二洲示意图》-纸本铅笔-v
臧坤坤-《容器,应形》21×20cm 2019
展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