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上海国际艺术节|看当代画家“化身”张园人物绘写海上名园

2019-11-09 17:21  澎湃新闻   - 

地处上海市南京西路历史风貌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张园,是上海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历史建筑群。历史建筑的厚重感与南京路五光十色的时尚感在此处和谐交汇。
 
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行进中的画展——张园项目”11月7日就在张园拉开帷幕。澎湃新闻获悉,这一展览借由沉浸式化妆写生以及张园相关艺术作品的展示来定格张园的鼎盛时期之貌。冯远、俞晓夫、方世聪、魏景山、夏葆元、徐芒耀等一批知名艺术家,化身张园中的人物,用画笔诠释自己对张园的独特认知。
 
穿过熙熙攘攘的吴江路右转,悬在拱形门上的隶体“张园”二字即映入眼帘,行不远即进入园区。在一条近两百米长的弄堂里,有吆喝叫卖生煎包的小哥、有拉黄包车的车夫、有穿旗袍往来的夫人小姐、也有着长衫提着行李的商人……从着装到道具,尽显民国时期老上海的风貌,这是澎湃新闻记者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行进中的画展——张园项目”开幕现场所见。
 
张园大门  摄影:沈刚
 
写生现场
策展人俞晓夫对澎湃新闻介绍说,此次展览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携手静安区人民政府共同创意策划,由知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冯远任顾问,将是一场以三年为期,演绎上海张园前世、今生和未来的大型动态展览活动。展览首次采用动态的进行时的呈现方式,现场写生与情景戏剧、经典建筑相结合,传统与现代与未来相结合,为打造海派特色“上海文化”品牌的内容创新和品牌创新提供了新的借鉴。
 
海派文化精神集中在张园
 
历史上,张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海派文化的底蕴,张园是近代上海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上海幽静历史的后花园。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这里不仅有“安垲第”这样的观景高楼,还诞生了许多新式公共文化体验项目:1886年,第一次在张园试燃电灯;1888年,第一次在张园建立了利用园景照相的室外照相馆;1897年,第一次在张园放映电影,当时被称为“电光影戏”……以及各种体育竞赛、戏剧表演等许多“第一次”。
 
张园里的老建筑之一 摄影:孙孟晋
 
张园里的老建筑 摄影:孙孟晋
 
张园提供了一个平等的、人人参与的文化活动空间,正如历史学家熊月之教授在《张园与晚清上海社会》一文中所说:“张园是最能体现上海时尚、最能反映上海人气质、最能听到上海人声音的地方。它是传承了上海海派气息的非常重要的资源汇聚地和结合地。”其运营模式海纳百川,对市民开放,又有合理的服务体系,可以说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代表。而其中对新科技、新文明和新艺术的欢迎态度充分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精髓,直至今日仍滋养着上海。
 
1919年张园停办后,逐渐为石库门里弄所替代,其内宽大的联排石库门房屋、仿江南民居式里弄布局,是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典型代表。
 
从私家园林到公共开放式园林和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直至里弄住宅区,张园的发展轨迹浓缩了静安乃至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也诠释了海派文化“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特质。
 
手中画笔点亮城市未来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行进中的画展——张园项目”开幕当天,由冯远、俞晓夫、方世聪、魏景山、夏葆元、徐芒耀、张培础、韩硕、陈逸鸣等沪上名家领衔,上师大美院研究生、优秀青年画家及逸夫职校、上大市北高中、上戏附中学生等参与,构成了老中青三代集体现场创作的活力景观。在沉浸式的情景布置中,曾发生在张园的人文风貌将被选择性地重现,艺术家们也将化妆成当年模样,或长衫或老式西装,使现场处在前世今生的状态,打造出追忆似水流年的真实,进行包括“黄包车”“茶馆/咖啡馆”“西洋照相馆”“中国民乐队”“西洋乐队”“骑自行车”等6个场景的写生创作,画家笔下的历史将与城市发展史相联,点亮“张园”这座海派文化名园的未来。
 
现场对景写生的艺术家 摄影:陈孝明
 
写生现场
 
正如俞晓夫所说:“沉浸式化妆写生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对当代艺术的一种批判性发展。当代艺术只有通过自身的解构和批判才能继续发展,就像经济发展需要不断重组一样。”写生的形式是传统的,而艺术的形式是当代的,他希望观众能从画家笔下的一张画中认识一座城,进而让世界关注张园,也让张园更好地走向世界。
 
此次艺术节参展项目对于今天来到现场化身曾经张园中的人物,对场景写生的艺术家来说,同样是一次难忘的艺术创作。在以道具、模特还原的六处历史场景周围,围满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他们或手执画笔、正对场景写生;或互相观摩,交流此次的创作心得;或拿起设备记录下自己在此创作的经历……在他们的画笔下,有以传统人物画技法绘写场景模特,但更多是以西方油彩对场景进行或具象、或抽象、或意象的表现。
 
写生现场
 
一位来自山东烟台的艺术家对澎湃新闻说:“这样的场景还原的写生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也很有趣的机会,因为平时我们在创作中,其实需要考量模特、道具、着装等诸多因素,而这次写生活动将这些因素都做得很好,来到这里,我们需要做得就是进入这样的沉浸式氛围,再拿起画笔把它表现出来。”
 
一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高研班的画家对澎湃新闻说:“画这样的题材需要找感觉,即怎么在创作中把自己融入这样的历史氛围中来,从哪去融入,这是关键的一点。所以从昨天下午开始一直在找这样的感觉,后来反复观察、体会之后才开始着手。”
 
石库门里弄 摄影:孙孟晋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以“张园”为切入点,以知名艺术家“画写张园”为主线,聚焦上海文化品牌、静安文化品质和市民文化共享,通过为期8天的张园现场写生、举办主题作品展览与专家研讨,着力打造具有静安城区特质的海派文化样式,为不断创新艺术节展览项目内容提供样本;通过艺术家在张园现场浸入式创新、创作、创造,打造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安排静安、全市乃至长三角的市民学生,与艺术家零距离互动体验、现场教学,打造艺术欣赏、艺术普及的最佳“情景式美术馆”。
 
据悉,此次创作的展览计划从11月15日到12月31日,将在静安艺术中心(新闸路1684号)展出反映张园名人轶事、经典空间的代表性画作,张园主题瓷器艺术,以及本次“画写张园”的优秀美术作品。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上海西岸打造艺术设施高度集聚区域
下一篇:旅日华人书画篆刻家沈强作品获奖 传播中国艺术魅力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