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的嘉宾合影
2019年11月23日下午,艺术家贺丹同名个展“贺丹”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新成果,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冯博一担任策展人,展览集中呈现了贺丹近年来创作的二十余幅大型油画和素描等绘画作品。
《红旗》200x6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贺丹,1960年生于陕西西安,198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西安美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丹作品的一大特点是将众多的人物聚集到同一个大场面中。画面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紧密得喘不过气来,这是一场集体的狂欢。配上古朴的色调,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十二年的旅法经历似乎没有直接反应在贺丹的作品上,观者第一眼看到的是他作品根植于中国本土和社会现实的风貌。艺术家通过个人的记忆来审视过往的集体记忆,而这种文化记忆表现为对已经消逝了的、仅仅留存于个人生命记忆之中的“归属”和“精神故乡”的想像形态。贺丹作品的题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它一方面使我们了解了中国这个仍旧保留传统文化的偏远地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自然形成了贺丹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飞机》260x400cm 2008年
或许贺丹的创作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与社会处境决定的,也对应我们当下文化生态的某些属性。作为艺术家的贺丹个人所表现的经验性存在,折射着艺术家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而他的敏感和他积淀的独特的经历,以及反思、批判、荒诞、幽默方式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
圆桌会议现场
展览开幕之前,在策展人主持的圆桌会议上,彭德、王林、朱青生、鲁虹、杜曦云、冯博一等专家学者就本次展览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彭德认为,他从贺丹的画里看出了中国传统,看出了中国的国民性格以及中国人的集体表象和集体无意识。贺丹在表现这些抱团的群众时,持中立的态度,旨在揭示和呈现一种社会现象,而非批判。
《狗熊》200x25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王林谈到,贺丹的作品尽管写实,但并不具体。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写实性不同的是,贺丹简化了古典绘画的时间性,削弱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增加了画法的书写性,创造出了适应今人视觉需要的作品。他的画面从人物动态和场景的组织上来看都充满了荒诞性,这种荒诞的表达又具有双重性——不容选择的命运和异样的超现实。
《地陷》185×225cm 布面素描 2017年
朱青生将贺丹看作一位用图像研究社会和历史的学者。他认为,贺丹虽然从事的是写实绘画,但他本身是一个当代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调查和研究当代社会,揭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变迁的思潮。
《苹果》200×25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鲁虹则从作品的本土性出发,指出贺丹运用中国传统的游观论,赋予了作品中国身份。鲁虹谈到,贺丹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传统,他结合自己的深层经验,并通过记忆和直观的感受来传达一种意向。他不是把单纯地把完整的素描稿转移到画布上,他更强调即兴创作,这又具有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此外,他还会借用影像资料,按主观感受处理画面。
《跳水》200x25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在里面展厅的展墙上,几束光线只聚焦于作品本身,带来一种接近灯箱的效果,让人产生观看装置作品的错觉,又好像在观看一出舞台剧一样,充满了戏剧感,仿佛观者也即将进入到现场中。
《我们发现了美洲》200x250cm 2015年
这次展览既是贺丹的一种重构传统记忆和自我记忆的转化方式,也意味着他对中国传统资源和文化记忆的一种追认与命名。而贺丹艺术创作的价值不仅在于用视觉语言和手法表现我们共同的经验,还在于为我们记录了精神的和情感的历史,折射了文化记忆对我们未来人生的潜在规约。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开幕式现场
观众在作品前交流
展厅现场
圆桌会议现场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观众在作品前驻足欣赏
《娱乐广场》200x60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观众在作品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