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俄裔音乐家,因为拜京剧名家齐如山为师并被收为义子,而改了中国名字,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国风格的歌曲,他就是亚历山大·切列普宁,中文名叫齐尔品。今年是齐尔品诞辰120周年,为纪念齐尔品并推动齐尔品研究,今天, “2019中国(上海)齐尔品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纪念齐尔品诞辰120周年齐尔品艺术周系列活动”在上音歌剧院开幕,现场还举行了《齐尔品音乐作品目录》(1912-1962)中译版的首发仪式。
怀着寻找作曲新路的目的,齐尔品于1934年4月初来到上海,结识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萧友梅。5月,齐尔品在离沪赴北平时致信萧友梅:“请您组织一次全国性的中国音乐作品比赛,征求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希望这项比赛最终产生一首能够让我带往各地去演奏的钢琴曲,以便我有机会在其他国家介绍中国音乐,对于中国音乐我已有所了解并由衷地欣赏。”
那次征集共收到了11件作品,头奖及名誉二奖被贺绿汀获得,二奖颁给了俞便民、老志诚、陈田鹤、江定仙的作品。为了扶持亚洲年轻一代作曲家的优秀作品,1935年1月,齐尔品与东京的“龙吟社”签订出版合同,组成“远东现代音乐系列”在中国、德国、日本、美国、法国五个国家发行销售。出版乐谱编号第一的,就是贺绿汀获奖的《牧童之笛》(不久即改名为《牧童短笛》),可见齐尔品对这首乐曲的喜爱。
1937年夏,齐尔品与国立音专的优秀毕业生李献敏在法国结婚,婚后,他们一直致力于演奏、宣传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人所接触到中国音乐的讯息,几乎都来自齐尔品夫妇。对于中国当时的专业音乐教育,齐尔品断言:“中国的音乐越具有民族性,就越能在国际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观点是发自内心从中国音乐角度出发去思考的,并且在今天仍具有意义。
作为艺术周系列活动,《亚历山大·齐尔品的世界:家人和朋友》音乐会和《向亚历山大·齐尔品致敬——齐尔品中国风格钢琴曲》讲学音乐会下午接连上演。前者涵盖了齐尔品家族三代作曲家(尼古拉·切列普宁、亚历山大·切列普宁、伊凡·切列普宁)的创作,部分作品运用了五声调式的创作手法,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后者涵盖了齐尔品1937年3月离开中国后出版的国风钢琴作品,多年来鲜有人演奏,此番由青年钢琴演奏家蔡曦演奏全部31首作品,也是为了向齐尔品致敬和表示感恩。(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