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塑造典型人物 为时代传神写照

2020-01-03 11:43  人民日报   - 

  塑造典型人物 为时代传神写照(高峰之路)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左起依次为电影《杨善洲》、歌剧《呦呦鹿鸣》、沪剧《敦煌女儿》、电视剧《都挺好》、电影《中国机长》剧照。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上。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典型的高度标识创作的提升,文艺发展才能真正匹配时代的高度

  新时代的创作者,脚下是一片孕育典型人物的丰厚土壤,应当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以万取一收之手段,捕时代精神之要义,以文字、颜色、声音、情感、情节、画面、图像等,塑造生动鲜活的典型人物

  审美趣味的变化,呼唤艺术家自觉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塑造新时代典型的过程,是体现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实现新表达的过程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新时代文艺创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人民奉献了一批新的典型人物。

  用典型高度彰显时代高度

  当我们仰望文艺作品的灿烂星空,总会看到一些优秀文艺作品塑造的典型人物格外熠熠生辉。小说《创业史》里的梁生宝,散发着建设新世界的昂扬精神,读他的故事,我们感受到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勃勃生机。油画《父亲》饱含深情地刻画了纯朴憨厚的中国农民形象,与“父亲”四目相对,我们内心涌动起对脚下站立的土地的无限热爱。电视剧《渴望》里的刘慧芳,把中国女性的贤惠端庄朴实表现得淋漓尽致,感动了千百万观众。

  电影《战狼Ⅱ》里的冷锋,是大国崛起背景下人民利益捍卫者的崭新形象。电影《中国机长》里的刘长健,看似“孤胆英雄”,实则体现中国制度内蕴的优势和力量,给中国英雄形象谱系增添了一位英雄机长。电视剧《创业时代》里的郭鑫年,是科技创新时代的创业青年典型,身上张显突破成规、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让我们看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的“半边天”形象,以当代女性的成长展现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电影《流浪地球》以科幻形式诠释中华民族“和衷共济”的价值追求,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和儿子刘启充满担当精神……这些典型人物的共同特征是艺术展现时代发展成就,以个体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折射新时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精气神。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文艺作品的质量有待提升,文艺精品的数量有待提高,文艺典型的创造也有待加强。当前,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越来越受到尊敬和推崇,他们不仅体现时代精神高度和民族文化风骨,而且标示了社会潮流的进步方向。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上。在这方面,文艺创作应当切实担负起典型塑造的责任。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典型的高度标识创作的提升,文艺发展才能真正匹配时代的高度。

  洞悉社会发展趋向

  典型人物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体现人性本色,又折射时代风貌。成功塑造典型的创作者,首先应是合格的时代书记员。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人的一切,可以也必须在其社会关系中得到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天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怀,新时代画卷里的中国人,其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不但与革命战争年代或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很大不同,与改革开放早期相比,也有不小变化。典型人物是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塑造典型人物,必须洞悉社会发展趋向,剖析现实生活肌理。

  这就离不开对人物社会属性的考量。随着我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行业和职业不断细分。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我国国民经济行业有222个小类,到2019年增长为1380个。2015年我国职业细分为1838类,2019年又增加了13个新职业。人们所处的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想观念、情感样式乃至人生命运,也发生了变化。艺术家塑造人物,不仅要表现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刻画他是怎么做的。不同行业的模范人物,道德品质有共同之处,但表现形态各有千秋。近年来,话剧《生命密码》、歌剧《呦呦鹿鸣》都塑造当代模范人物,但不同的行业特征,给予人物形象不同的艺术特质。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面对新人新事,前人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法,今天更是不够用了。不论是“驻村第一书记”“海外维和官兵”,还是“天使投资人”“程序员”,抑或“快递小哥”“电商小二”,都是文艺创作要书写的新人。而新人之“新”,不仅新在职业,更新在精神。典型人物是时代总体精神状况的艺术表征。新时代的创作者,脚下是一片孕育典型人物的丰厚土壤,应当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以万取一收之手段,捕时代精神之要义,以文字、颜色、声音、情感、情节、画面、图像等,塑造生动鲜活的典型人物。

  以新文体塑造新的典型人物

  作为艺术创造的产物,典型人物所给予人的,首先是美的享受。文艺史反复证明,典型人物必须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人物及其具体现实环境,否则就会“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善于创造“改革者”形象的作家蒋子龙说,“盯住人,写出人物,写出典型化的人物。人物性格的光彩自然会照亮那些所谓枯燥的东西”。老舍也说,剧作者需在人物头一次开口,就显出他的性格来。塑造典型人物,意味着以活生生的性格、语言、行动折射其全部生命。作为某种审美形象,典型人物的塑造本质上是一种美学追求。作家艺术家应将孕育典型人物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而非仅是认识对象,从具体的事件、情境出发,读懂社会、咀嚼生活,提炼人物形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这是典型人物常塑常新的根由所在。典型人物表现美,不应仅是内容或题材意义上的,也应是形式或文体意义上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呼唤艺术家自觉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塑造新时代典型的过程,是体现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实现新表达的过程。

  这个过程离不开文艺理论评论的指引作用。文艺创作需要灵感、直觉,但经典作品总是贯穿着哲理性认识。如果没有对中国城乡发展的深刻理解,路遥无法创造出孙氏兄弟;缺乏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理性把握,陈忠实又怎能将白嘉轩这一人物自如驾驭笔下?在复杂的当下社会,面对多样的文艺思潮,更要密切理论评论与创作的关系,用理性的力量增强典型人物的人性温度、历史深度和现实厚度。同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艺术开辟无限广阔的空间,网络文艺为典型人物的塑造及传播、欣赏,提供全新方式,对此均应加以积极运用。塑造现代化中国高科技管理人才“冯啸辰”形象的网络小说《大国重工》等,已为网络文艺塑造典型人物作出有益探索,创新之路正未有穷期。

  文艺工作者应用博大胸怀拥抱时代,用深邃目光观察现实,用真诚感情体验生活,用艺术灵感捕捉人间之美,塑造具有思想穿透力、审美洞察力、形式创造力的典型人物,谱写新时代文艺新篇章。

  胡一峰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传统花市年味浓 民俗庙会国潮风
下一篇:哈佛中国艺术实验室落地上海,首个项目聚焦《牡丹亭》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