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全球好展 | Prada米兰春季主打中国瓷:重现出口瓷流变史

2020-03-03 13:15   雅昌艺术网   - 

2月下旬,疫情关注度已从国内转为国际。除亚洲外,1.5万人的橘子大战,让意大利成为亚洲以外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小镇居民抗议封锁,要求“回归自由”;意大利议员戴口罩进入议会,被嘲讽…总之,近期意大利就这么进入了大众视线。

在此时,我们关注了这场意大利米兰的展览。

“瓷艺空间”来自中国的瓷器展现场

即日起到2020年9月28日,Prada米兰基金会举办“瓷艺空间”来自中国的瓷器展,这是Prada米兰基金会首次举办的瓷器展览,更首次展出数量有史以来最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首批订单”时期的珍贵藏品。

1700余件中国出口瓷器展品来自于多家博物馆和收藏家借展,时间跨度16—19世纪,有些瓷器甚至是世上仅存的此类瓷器。

策展人Jorge Welsh和Luísa Vinhais希望,展览能从美学和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瓷器在全球范围内的持久影响。

策展人Jorge Welsh和Luísa Vinhais

作为国内观众,在2019年其实中国内地也举办了一些关于外销瓷的展览。但本次展览策展人Jorge Welsh/Luísa Vinhais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介绍,不同于其他展览,这次重点不仅在于其主题,也在于当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艺术聚集在一起时,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对话与讨论。其次,此次展览是对“瓷艺空间”当代诠释方式来展示瓷器,这些“瓷艺空间”在世界各地(从非洲的斯瓦希里海岸到欧洲多个国家)发展起来,时至今日仍然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展览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展出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以欧洲“肖像”为主的明朝瓷器,“首批订单”瓷器就在这部分中;

*“棕色丝绒覆盖的陈列窗结构”中展出了大量日常使用的,栩栩如生的动物、水果、蔬菜等形态和造型瓷器;

*“金色私密空间”是欧洲最经典的,17和18世纪欧洲宫殿和贵族住宅中的“瓷器屋”。

 

少见的“首批订单”

荷兰船模型
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1730-1735年,江西景德镇窑

釉上粉彩瓷,32 x 28 x 13厘米

先get一个历史背景:1513年葡萄牙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海上航线,让葡萄牙人成为最早与中国定期开展贸易往来的欧洲人。发展至明代,瓷器从最有市场的青瓷到釉下彩青花瓷,从纯粹交易到委约定制,瓷器出口市场愈加繁荣,迅速成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昵称“白金”。

“首批订单”展品

展览中提到的 “首批订单”就是,1513年葡萄牙人抵达中国后订购的,按照欧洲设计制成的第一批西方肖像装饰瓷器,其中绝大多数是为葡萄牙市场制造。就目前所知,“首批订单”中仅有约150件瓷器存留至今,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53件。

其实最初葡萄牙人从中国购买的瓷器是普通的青花瓷,后来才开始定制。这类瓷器量少、耗时长,需今年下订单,来年才能取货,因此几乎专属于王室或上层贵族拥有。它们的特点大多是象征西方的“肖像”,包括这次展出的纹章(代表某个家族、宗教组织或国家的符号)、铭文、宗教符号、皇室用具等。

在展品选择上,策展人从类型学和图像学的角度为“首批订单”中的每个订单找到一个代表,“这是前所未有的,它们见证了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通常被视为全球化开端的时期。

“peixoto”盾形纹章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瓷器,33.5 x 16.5厘米

阿尔梅达博物馆藏

以“首批订单”中常见的纹章瓷来说,纹章本就是欧洲中世纪战场和竞技场的产物,代表某一团体或阶层的识别物。当有机会进行瓷器定制时,纹章自然而然成为首要选择之一。上面这件“peixoto”姓氏的盾形纹章执壶,是阿尔梅达博物馆收藏。

葡萄牙武器罐 高:18.7厘米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

这件葡萄牙武器执壶,见证了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进行的第一次东西方瓷器贸易。

这种形式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欧洲的;相反,它是以一艘为近东市场制造的伊斯兰金属制品船为基础,该船被用于新的欧洲贸易。中国画家误解了葡萄牙盾形纹章,让它看起来是颠倒的。

这款就属于最早的纹章瓷。

刻有“EM TEMPO DE PERO DE FARIA DE 1541”字样的瓷碗
中国嘉靖年间(1522-1566),1541年
瓷器,7.8 x 18.2 x 17.1厘米

葡萄牙贝加地区博物馆

定制纹章瓷也有一段沉寂期,直到18世纪又兴起,并且品种、类别和定制者更广泛。

这件带葡萄牙文铭文“EM TEMPO DE PERO DE FARIA DE 1541”的瓷碗,大致意思是“琭佛哩(Pero de Faria)的碗,于1541年订制。”这位叫琭佛哩的人,是葡萄牙殖民者,曾于1526—1529年、1539—1543年两度出任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

1548年朱纨攻下双屿后,写给明朝皇帝奏章中提到“番王别琭佛哩”,这里提到的就是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也说明,这件瓷器其实是琭佛哩在第二次出任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时,通过双屿而向中国内地瓷窑厂订制的。

瓷器底部刻着波斯铭文的四边形执壶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

瓷器(带金属细节),

高:27厘米

除了为葡萄荷兰等地定制,展厅也有少量为中东市场定制,刻有波斯和阿拉伯铭文的稀有藏品。

虽然依旧保持中国传统壶型,但所添加的金属饰品非常具有中东风格,据说金属饰品也起到保护瓷器的作用。

当时中国瓷器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宗教和不同社会群体制作贸瓷,也说明了瓷器烧制工艺的成熟。

 

 瓷器影响了西方餐桌文化

第二部分展厅现场

又来get一个历史背景:欧洲在购买昂贵中国瓷器的同时,从16世纪初开始,用贝壳、蛋壳、蛋白、鱼肉等令人匪夷所思的材料来制造瓷器。直到17世纪初才制造出欧洲第一件上釉硬质白瓷。

早期,中国瓷器图案和器形是欧洲陶艺家和艺术家的主要模仿对象,这一点从萨菲王朝、代尔夫特和葡萄牙陶瓷中都可以看出来。

第二部分展厅现场

“而到了18世纪中叶,欧洲陶艺家也开始制作具有逼真、雕塑感的陶瓷制品,用于日常生活。在这一时期,中国瓷器的某些器形和装饰反而是直接从欧洲的原型、图案和图纸中复制而来。

据记载,乾隆皇帝也在这一时期要求官窑制作瓷器珍玩及栩栩如生的仿生瓷,这是欧洲与中国的相互影响,扩大到所有市场领域的另一个例子”,也是本次展览策展人Jorge Welsh/Luísa Vinhais在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

带盖蟹笼
清代 乾隆年间(1736-1795)

10.5 x 22.8 x 21.5厘米

带盖的的牛造型瓷器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1760-1770年,中国釉上彩瓷釉装饰瓷,

盖:38 x 37 x 25.5厘米

支架:50 x 43.5厘米

带盖的猪造型瓷器(一对)

清代,乾隆晚期(1736-1795)/嘉庆早期(1796-1820),青花瓷,

18.7 x 36.1 x 15.3厘米

19 x 36.5 x 15.2厘米

欧洲人早期用银质餐具,第二展厅中,我们看到的反而是造型、色彩新颖的动物、水果和蔬菜形的仿生瓷器,其中蟹形或朝鲜蓟形瓷器,最为稀有。

其他餐具,如鹅或野猪头形瓷器,受到了德国、法国和葡萄牙等国出产的欧洲彩陶作品的启发,这些餐具属于当时最奇异的那一类餐具。

带盖公鸡造型瓷器和西班牙盾牌纹章瓷

清朝(1736-1795)乾隆年间,1770-1780年,

釉上彩金瓷

盖:37.5 x 34.7 x 24.4厘米

立:5 x 49 x 42.5厘米

带盖和支架的龙造型瓷器(一对)

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5),1750-1770年

釉上铁红珐琅金粉彩瓷

盖:9.1 x 22 x 7.5厘米

支架:2.3 x 23.5 x 17厘米

这批仿生瓷,在选择上兼顾实用性和装饰性,瓷盘支架上平面图片与立体展品对应。

菊花形带盖图腾瓷器(一对)

清朝,1735-1745年,中国

釉上粉彩玫瑰珐琅和金色瓷器,

23.5 x 25.5 x 25.5cm

水果形带盖瓷器(一对)和展台

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5),1770-1780年,

中国釉上彩粉彩金瓷

盖:13 x 14 x 13厘米

盖:13 x 14.4 x 13厘米

展台:3.2 x 19.5 x 19.2厘米

这类瓷器大多是乾隆年间制造,当时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的热潮让瓷器品类繁多,进而发展至模仿生物的仿生瓷。当时瓷器的外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工匠做不出,鸡、鸭、鱼、鹌鹑、海螺、荔枝、白菜...仿佛世界万物都能制作成瓷器。

当然,这种变化与乾隆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工艺及当时身为喜好相关,不但丰富了清代乾隆时期陶瓷器的品种,也体现了中国瓷器工艺的飞跃和创新。

“布袋和尚”

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1770-1780年,瓷器釉上彩粉彩和金釉

盖:34.5 x 35 x 33厘米

立:4.4 x 51 x 44.3厘米

在欧洲,对造型奇特瓷器的追捧,激发了陶艺家和陶瓷商人不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瓷器,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当时流行为晚宴制造极具异国情调的餐具,供客人们取乐。因此,仿生瓷在欧洲广受欢迎。

在他们眼中,瓷器不仅是日用品,更是艺术品和文化。

 

 瓷器屋:并不是Ctrl+C,而是审美 

第三部分展厅现场

如何理解瓷器屋?

策展人介绍,“瓷器屋”就是能够将从遥远国度运来的昂贵且易碎的商品放满整个房间,是欧洲极少数人享有的一种特权。

在欧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丹麦都建有“瓷器屋”,因此几乎大多外销瓷的展览中,瓷器屋永远是一个话题。这次展览也不另外,现场结合中国瓷器中镜子、漆板和镀金木雕等元素,还原了美轮美奂的瓷器屋。

瓷器屋与19世纪建筑中出现的位于餐室附近、用于存放成套餐具和单个餐具的小房间不同,而是更类似于“珍奇屋”,用于精心摆放、展示、欣赏被认为具有异国情调的物件(因为来自国外而不同寻常)。

但这些历史悠久的瓷器屋很多都已不复存在,要么收藏品在几个世纪里慢慢失散,要么被毁于自然灾害,例如1755年里斯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甚至毁于战争,如二战期间对中欧的轰炸。

柏林夏洛滕堡宫(Charlottenburg Palace)的瓷器屋

在17世纪上半叶,专门为展示中国瓷器而设计的房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在荷兰妇女的领导下,“瓷器屋”形成了统一的风格,不光瓷器,墙面装饰和家具也为亚洲风格。

在瓷器屋这段历史中,现存的瓷器屋中最有影响力的可能是柏林夏洛滕堡宫(Charlottenburg Palace)的瓷器屋。它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of Prussia,1657-1713)于18世纪初期为他的第二任妻子Sophia Charlotte建造的。

1709年,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Frederick IV of Denmark)、奥古斯特二世和腓特烈一世三位国王在夏洛滕堡宫举行会谈期间,夏洛滕堡宫的瓷器屋给两位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回国后立即仿效它,分别在哥本哈根的罗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和德累斯顿的日本宫(Japanese Palace)中建造瓷器屋。

桑托斯宫殿青花瓷室的天花板呈金字塔形,镶嵌着约253件中国古董青花瓷盘

还有里斯本桑托斯宫(Palacio de Santos)的瓷器屋建于1664-1687年间,其墙壁和金字塔形天花板上的镀金雕花架子上摆满了青花瓷器。

本次展览策展人Jorge Welsh/Luísa Vinhais曾阅读过一些描绘该瓷器屋的文字,其中提到当时天花板上共有253个盘子,墙上共有200个框架,每个框架上都摆着一个盘子和一个碟子,墙上还摆着各式各样的花瓶和有盖的罐子,但这个塔霍河畔的瓷器屋只有房间的天花板被保存至今,不过其独特的陈列仍然令人惊叹。

两位策展人认为,中国出口瓷器曾经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在今天依然如此。对于西方人来说,它们曾经是、现在仍然是最炙手可热的瓷器之一,既可以使用,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和珍藏。但今天的中国出口瓷器仍然具有历史、文化和文献价值上的意义。

它们和而不同、共同发展,这也是本次展览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的原因。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疫情之下的画廊 当务之急&联合共谋
下一篇:对话 | 夏季风:以一个幸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艺术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