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原街头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二次元文化极度发达的国家,其动漫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百余年。
如今日本的动漫产业更是作为国内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产值每年230 万亿日元(约18万亿人民币)。作为日本文化输出先锋,世界上有60%的动漫产品都是日本产出的。
而“动漫”一词,分为动画和漫画,这次我们重点聊聊漫画,聊一聊漫画的作者——漫画家。
日本的顶级漫画家都是亿万富豪,一年收入几十亿日元并不是新鲜事,比如《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郎年收入高达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亿),《麻辣教师GTO》的作者藤泽亨只计算漫画单行本的印税收入也能赚取大概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亿多一些),而众所周知的漫画大师鸟山明(代表作《龙珠》、《IQ博士》)光是其创作的漫画作品的单行本印税就超过了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亿)。另外最让人咂舌的是1996年开始连载《游戏王》的作者高桥和希,光是靠卖漫画衍生品的游戏卡就已经坐拥600亿日元了。
《海贼王》的作者尾田荣一豪宅中有火车
《麻辣教师GTO》作者藤泽亨只印税收入也能赚取16亿日元
人尽皆知的《龙珠》作者鸟山明收入更不必提
漫画《游戏王》中的这一张“终焉龙混沌帝”全球只有三张,一张能卖到300万日元(约19万元人民币)
巨大的资本利益使日本的漫画产业蓬勃发展,但以上高光画面只属于少数顶级漫画家,这些漫画家属于金字塔顶端的精英,稀少、金贵。一些功成名就后的漫画家平时自己只是勾勒一些线稿或出剧本即可,其余大量繁杂工作则交给助手和团队去处理。
也有“功成名就”漫画家不务正业,长期休刊只为玩游戏打麻将
在顶级流量漫画家的风光之外,更多的漫画家群体则处于金字塔的中端和底端,他们请不起助手,通宵熬夜和被催稿都是常事,连载期间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是基本的要求了,而且还要承受着作品反响不佳被腰斩的精神压力。井上雄彦在《Slamdunk》(灌篮高手)连载之初,还需要一边为北条司(代表作《城市猎人》、《猫眼三姐妹》)做助手打工来赚钱糊口、一边画自己的画,哪怕到了《Slamdunk》开始走红之后还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请不起助手,所有事情必须亲力亲为,每天需要画十几个小时,直至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之后才一次性请了4名助手(这也是为什么《Slamdunk》到了第七话中段画面突然精致起来的原因)。
井上雄彦创作过程
基于这种现状,很多人会想,是否有什么办法既能满足漫画的创作、同时又能让漫画家得到合理的休息呢?
此时,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一个看似和漫画八竿子打不着的高科技——AI。
AI,全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也就是常说的“人工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用以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AI问世后有过什么高光表现呢?
AI的出现为人类解决了相当一部分难以为继的劳力和难题,而且凭借其超级计算能力,大有超越人脑的势头。以棋赛为例,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当时的国际象棋冠军Garry Kasparov,引起了世界轰动。这是AI发展史上首次战胜人类。
“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Garry Kasparov
时间再来到2016年,Google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横扫全球一众围棋高手且未尝败绩,在60连胜之后与职业九段李世石进行的人机大战中又以4:1的总比分获胜;次年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九段以3:0完胜。李世石曾经表示AlphaGo在比赛过程中“不断有一些令人想不到的下法” ;柯洁在比赛中曾落泪,赛后表示:“我是在跟怎样可怕的对手下棋。”
当然可怕,AlphaGo在对战李世石时就已经钻研了职业棋手近一亿个棋谱... ...且两台同样型号机型相互博弈和学习,就像武林高手双手互搏一样变态强大。
但双手互搏绝不等同于自己打自己
这只是拿棋赛举例,事实上AI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超强的学习泛化能力,甚至完全取代人类都绰绰有余。
那么回到我们关于漫画创作的话题中,AI是否能够以某种方式方法介入到漫画创作中呢?
更大胆一步想的话,AI是否可以完全取代漫画家,进行故事构思、分镜设计和画面创作呢?
也许这一天已经悄悄到来了。
来自记忆体制造商KIOXIA的研究人员和艺术团队与日本株式会社联手,利用英伟达的StyleGAN合力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由AI生成的漫画——《PHAEDO》,并已经在日本《晨间》周刊上发表。
而这部漫画的“前作”作者,正是已故传奇漫画家手冢治虫。
AI创作漫画《PHAEDO》
关于手冢治虫,相信很多70后、80后的“大龄”朋友们都非常了解,他就是《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等名作的作者,日本漫画的开山祖师级人物,被誉为漫画之神。
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
本次AI生成的漫画《PHAEDO》则是在给手冢治虫之前的作品“续命”,而最终的呈现效果,无论是画风还是剧本,可以说是很好的传承了手冢先生的衣钵。
《PHAEDO》这部漫画,其实是KIOXIA公司一个叫#FutureMemories 01 “TEZUKA 2020”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东原良平(Ryohei Orihara)介绍说:“它是由AI和人类,根据手冢治虫的许多记忆创造出一件作品的项目。”
#FutureMemories 01 “TEZUKA 2020”项目
为了利于生成漫画角色,团队分析了手冢先生数百部漫画作品,为了让AI学习手冢治虫作品的特点,研究人员将漫画人物面部的特征转化为数据,分析在不同场景下剧情发展的情况。来自公立函馆未来大学Mukaiyama教授团队从手冢先生的作品中收集了超过10000张面部图像数据集,这些图像可以用来训练模型。Mukaiyama表示:“我们还让计算机学习手冢作品之外的人脸图像,包括真人的面部图像,让它学习通过左右翻转人脸,产生增强的数据。”
AI学习后自行创作漫画角色
最终,团队利用迁移学习,将数千个数据点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类似手冢作品的风格。甚至AI还创造出来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新角色。Orihara说:“他最初并不相信迁移学习可以做到这一点,毕竟模型内部就像‘黑箱’一样,是未知的,但这就是深度学习非常有趣的原因。看到新角色一个接一个的被创造出来,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
大家可以看看下图,如果不告诉你,你可能真的以为这就是一部手冢治虫先生的作品。
《PHAEDO》内页
据了解, AI这次的漫画创作并不只是在绘画阶段,而是从一开始的故事剧本阶段就积极参与其中,从多部手冢短篇中总结出剧作结构,然后自己编,之后由人类来筛选和完善。
另外关于手冢先生的画风AI也是经过多次学习而来.我们知道漫画家画原稿的时候都是使用蘸水笔,这种笔可以通过改变笔尖角度和压力来实现线条的粗细变化。而AI并没有使用蘸水笔,而是用机械臂夹着没有压感的签字笔来画,描出线条的外轮廓,最后填充,以此来模仿蘸水笔的粗细变化。
模仿蘸水笔的粗细变化
虽然作品的呈现效果让人震惊、完全以“假”乱真。不过正如一些质疑这项技术的人所言,看似一个AI在前台进行创作,可实际上幕后有大量的科研团队人员在做技术支持,所需的人力物力远超漫画家自己亲自创作或请助手的数倍。
所以,AI究竟是解放了劳动力,还是反而增加了劳动成本呢?
其实,任何一项高科技的在诞生之初,确实需要超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看似笨重,实际上是迈向未来的艰难第一步。就像婴儿学步总需要大人搀扶,甚至几个大人看护,但婴儿迟早会自己走路,未来也是属于他们的。
汽车起步时最费劲,因为需要将几吨重的汽车由静止状态改为运动状态,这一刻最吃力最缓慢;但一旦行驶起来,就很容易加到极速。如果在汽车诞生之初因为其在启动一瞬间速度不如短跑运动员快,难道就认定这项技术没有出头之日吗?
所以,大量的幕后人员技术支持只是现在开发时的状况,而未来的“量产型”肯定是轻量化微型化的。
另外关于AI创作的漫画,最大的质疑声音是:“这部漫画的作者究竟应该是谁?是AI,还是幕后工作人员。”
因为这部漫画创作下来,无论是剧本的挑选和修缮,还是其余创作环节,幕后的工作人员都深度参与其中。那么,这部漫画还能称作是AI创作的么?
就像《人鬼情未了》中的那个陶器,虽说制作人位置上坐的是女主角,但却是男主角在指导,那么陶器的作者究竟是男主还是女主呢... ...
《人鬼情未了》经典片段
《白头神探2》中“致敬”片段
其实在最开始,《晨间》周刊的主编Miura是拒绝刊登这部漫画的,因为他认为项目过程中有太多的人为干预因素,但在与团队多次交涉过后,Miura改变了主意:“我最终意识到,这个项目也可以用来分析人类是如何创作漫画的。”
“我想表明,创造一个可以在这些作品中绘制漫画的AI,本身就是一个人类的创造过程。”他后来补充道。
所以说,这款AI是人类创作的,所以它创作的漫画,最终应该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最起码这位主编是这样认为。
但是,这部漫画的构思确实是由AI独立创作,然后由人类挑选和修缮,那么,即便不能说作者是AI,至少也应该是“AI+人类”联手。
其实关于未来,AI是否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出现自行进化,这个真的很难想象和推测。
而我们也没有时间机器去未来看一眼,所以只能通过一些著名的电影作品去讨论这个话题。
比如史诗级电影《太空漫游2001》中的HAL-9000电脑,认为自己比人类更严谨、零失误,所以为了达成任务和保护自己而做出了魔鬼般的判断。
HAL-9000
《人工智能》里第一个被灌输情感情绪的试验品人工智能男孩“大卫”由于过于思念已逝的人类母亲,本来可以永生的他在最后一刻选择了死亡,以此“成为人类”,和天堂的母亲永远在一起。影片引发思考,拥有这种思考、情感和觉悟的人工智能应该已经可以称为人类、甚至超越部分人类了吧?
影片中第一个被灌输情感情绪的试验品人工智能男孩“大卫”
《普罗米修斯》中的机器人大卫,自诞生之日起,就认识到自己比“造物主”人类更加优秀高级。
大卫来到这个世上之后就认识到了自己比造物主更加优秀,造物主察觉到这一点之后命令他给自己倒茶,以此贬低大卫,让他明白自己的阶层。
在《黑客帝国》系列中,所有人类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虚拟世界,而真身却处在人类与机器人大战后满目疮痍地表上的电池阵列中。当初人类面对日益显得比自己优秀的机器人而感到恐慌和憎恨,从而挑起了人机世界大战。在大战中人类为了断绝机器人的太阳能从而毁掉了天空,但最终机器人战胜人类,并将人类制作成可使用的“电池”,通过脑部互联生活在虚拟世界中,通过情感变化释放出生物电。
《黑客帝国》系列
另外还有一些相关题材的电影作品,引发了诸多讨论,比如《我,机器人》、《机械姬》、《她》、《超能查派》、《终结者》系列等。
《我,机器人》
《机械姬》
《她》
《超能查派》
《终结者》系列
除此之外,相同的思考还能够在克隆人题材的电影上看到,比如《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Roy Batty。
克隆人Roy Batty最终在雨中静静坐化,思想境界早已超越人类。
也许在当下,AI的发明和发展仍然需要人类的指引和协助,但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AI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出现一次技术革新。
目前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已经可以轻松做出复杂动作。
疫情期间量产型波士顿动力机器人Spot在新加坡的Bishan-Ang Mo Kio公园内,代替保安提醒游客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在人类历史上,哪怕最近的一百多年前,都普遍认为“人类操控和使用神奇的电”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后来呢,各种家用电器和数码高科技产品都是近一百年密集出现的。
所以AI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谁能知道呢?就像之前提到的,大家都没有时间机器。
也许在未来不久的哪一天,我们可以下载一款AI漫画插件或APP,随便勾勒几笔然后说:“给我转换成藤子·F·不二雄的画风”,或者写一则小故事,然后输入:“以岸本齐史画风转换成漫画。”
(作者:兰红超,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