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书刻作品,需经过拓稿、刀刻、上色等多道环节,最后还要体现出一种意境。”14日,王宇根谈及书刻艺术时说,“意境最重要,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意境,就像是批量制造的产品,就不是艺术了。”
书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兼具书法艺术之魂魄和现代艺术之精粹。书刻以刀代笔,使各类木板版面上的刀刻痕迹和木板质地具有类似书法笔墨的艺术韵味,称为“刀味”或“木味”。
王宇根,浙江省台州市书法家,多年来专注于书刻艺术,用手中的刀雕刻出一幅幅精品,成为时代的“剪影”。“我自幼爱好书法,2017年接触书刻艺术,从此就‘着了迷’。”王宇根说,3年多来,他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拿来创作。
从一开始的纯抽象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到后来回归传统、重新回到书法艺术,再到后来借鉴后现代艺术、讲究作品意境,王宇根可谓是“刀耕不缀”,短短3年间就创作了60多幅作品,对刻字艺术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技法日臻成熟。
“现在我刻字不用打草稿。”王宇根说,自己是党员,在疫情期间,特别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抗疫出力,便一口气刻了十几幅作品,内容有“战疫”“逆行者”“盾”“三月三”等,表达的都是对抗疫一线的感念和祝福。
近日,王宇根书刻艺术作品展在台州市路桥区亮相。走进展厅,书刻艺术独特的魅力扑面而来,造型、风格、色彩各异的刻字作品,让人赏心悦目。
其中,一幅以西晋书法家陆机的“平复帖”为主题的刻字作品引人注目。其1米见长、3分米见宽,通体黑色,中间阴刻出荷叶的形状,里面“平复帖”的文字清晰可见,颇具原帖的韵味。仔细观摩,又能发现其作品中的大部分文字采用阳刻手法,个别字则刻意被处理成了阴刻。
“这并不是我故意为之,一开始就打算刻成阳刻,可忽然又想把它刻成阴刻,就是心之所到、刀之所落,自然而然就变成了这样。”王宇根说,自己刻这幅作品,有感于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借用“平复帖”期待疫情早点结束。
王宇根的作品不仅仅是外在意义上的美观,而且传达着深刻的含义。正如他的“观”字作品,笔画和笔画交叉错落,但繁体字的写法让其“头部”呈现出两只眼睛,表达的正是观察的意味。
“书刻既能制作精细,也能用简约的刀法传递书法的风韵,更强调刻画的力度、黑白的对比、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等,实现书法艺术在木板上的二度创作。”王宇根介绍道。
“王宇根痴迷于书刻艺术,用几把雕刀等工具,在木头上雕刻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郑聪宾书法名家工作室的领衔人郑聪宾评价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手法别致,异彩纷呈,既有复制木刻,又有创作木刻,也有对“梦回秦汉”“武威汉简”等素材的别致思考……
“一方书刻一个世界,它展现的是时光馈赠的、也是时光年轮的现实表达,以及心与自然共创的世间奇态。”郑聪宾谈道,“书刻艺术需要长时间的静思、渐悟,刀尖削尽,木头还是那方木头,但早已倾注了一个书刻者独到的所观、所思、所感和所悟。”
书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书刻作品,王宇根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要在刻字艺术上更上一层楼,还是要在书法上再下功夫,叩刀问道,触达书刻艺术之真谛。”王宇根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