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英国三代玻璃艺术家展现窑铸玻璃的光与折射

2020-09-03 12:57  澎湃新闻   - 

上世纪70年代,在英国玻璃艺术家基思·卡明斯的带领下,英国玻璃吹制技术逐渐向铸造玻璃和电窑技术发展。以“窑铸玻璃艺术”为主题的新展“玻璃时代的一缕光——横跨三代英伦窑铸玻璃艺术联合展”今天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开幕,呈现英国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脉络,传承、突破与创新。
 
基思·卡明斯为了展览特别创作的最新作品《红色堆迭》;新一代英国玻璃艺术的领军人物科林·里德作品呈现他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9月2日,“玻璃时代的一缕光——横跨三代英伦窑铸玻璃艺术联合展”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汇聚英国窑铸玻璃艺术之父基思·卡明斯、科林·里德和科林·里德培养的七位艺术家的三十六件作品。
 
此次展览由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创始人张毅,携同英国玻璃双年展主席安德鲁·布鲁尔顿及科林·里德联手策展。展览试图带领观众感受英国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脉络,传承与发扬,突破与创新。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呈现的是窑制铸造玻璃工艺,简称“窑铸玻璃(Kiln-cast glass)”,“窑”主要指电窑炉。英国玻璃工作室运动早期主要由吹制玻璃占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制技术逐渐向铸造玻璃和电窑技术发展。
 
琉璃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总监黄璁志告诉记者,“与脱蜡工艺相比,窑铸所运用的素材变化会更多,更具有开放性。而与吹制玻璃技法相比,窑铸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制作成本更高,对玻璃温度的控制要求也很高。”基思·卡明斯

基思·卡明斯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基思·卡明斯的介绍和作品。基思·卡明斯自1960年代以来即是英国铸造玻璃艺术创作先驱,他用自己一生的实验、研究与创作,建立起英国窑铸玻璃系统,并被尊为英国窑铸玻璃艺术之父。同时,他开启英国全新的窑铸玻璃时代,以其实践与教学,带领出科林·里德等一批年轻的玻璃艺术家。基思·卡明斯,《红色堆迭》

基思·卡明斯,《红色堆迭》

基思·卡明斯的作品《红色堆迭》运用了玻璃、铜、锡等多种材质,并同时结合多种窑铸玻璃技巧创作:坍融铸造、切割、研磨、抛光等。在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其对色彩与造型的掌控力。据了解,如今的卡明斯已将重心放在培养年轻玻璃艺术家,近来较少创作。而这件作品是艺术家于今年特地为展览而做的,尤为珍贵。科林·里德

科林·里德

科林·里德,陈列于上海图书馆的作品《竹简》

科林·里德,陈列于上海图书馆的作品《竹简》

在基思·卡明斯之后的第二代窑铸玻璃艺术家是科林·里德。他于1970年代成为基思·卡明斯的学生,如今他已是英国玻璃艺术的领军人物,作品被全球五十三家博物馆典藏。其中,作品《竹简》目前陈列在上海图书馆正门大厅。科林·里德,《浪》

科林·里德,《浪》

科林·里德自从事玻璃艺术工作开始,他的创作灵感即围绕着世界的纹理、大自然、人类文化等领域,我们可以从他的创作感受到他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看到科林·里德带来的一系列以海洋为主题命名的作品,呈现出他对于大海、且身为业余帆船运动爱好者的热爱。作品《浪》以拥有着极其丰富的色彩变化和自由、流动的线条,呈现一种自在感、随意感。杨惠姗与科林·里德合作作品《杨惠姗的兰花》

杨惠姗与科林·里德合作作品《杨惠姗的兰花》

玻璃的物理特质,注定了它与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玻璃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光学玻璃,最大程度地展示了玻璃对光的反射与穿透性。例如作品《杨惠姗的兰花》、《飞鱼》等。其中,《杨惠姗的兰花》是杨惠姗与科林.里德共同创作的作品。杨惠姗的琉璃兰花,细腻雕琢,演绎兰花坚韧独立形象,静谧里展示蓬勃生命力;而科林·里德则运用净度极高的光学玻璃,用高超的切割与角度计算,发挥出玻璃与光的折射,与杨惠姗创作的部分形成一繁一简的互补状态。科林·里德作品(局部),展现玻璃与光的折射

科林·里德作品(局部),展现玻璃与光的折射

而展厅中余下的七位艺术家则几乎都曾在科林·里德的工作室作为助手参与创作。在这个“学徒似的传统”里,六十年间,英国的窑铸玻璃历经三代的传承,呈现出了新的创作理念。萨莉·福克斯,《永恒的交流》

萨莉·福克斯,《永恒的交流》

其中,萨莉·福克斯于1999年至2001年担任科林的助手,并参与了如今位于上海图书馆的作品《竹简》的制作。此次展览中,她带来的系列作品是《永恒的交流》。两件像是被切开两半的水滴型作品,一个是金黄色,一个是透明色。金黄色让人联想到土地、火焰、太阳,是一种温暖和喜悦;透明又有点像银色的色彩,则让人联想到天堂、月光。作品使用铸造、冷工雕刻、抛光、镜面彩绘等技法,探索光与玻璃的精彩互动,并期许透过作品时时省思自己的人生。卡伦·布朗宁,《双视界》

卡伦·布朗宁,《双视界》

《双视界》是卡伦·布朗宁的作品,以脱蜡铸造加上冷工抛光与喷砂、24K镀金。她对于镜子的暗喻意象和熟练的制作工法,在此作品中清晰可见。镜子是生活当中的平凡物件,透过艺术家的眼睛,提出一个问题引导观众思考: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事物是否足够真实,亦或只是镜中反射出的幻象?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将于9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至2021年3月。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被牛津大学收藏数十年的“假”伦勃朗画作或是真迹
下一篇:中国美术馆领衔“以美扶智”,北京画廊入秋新展纷呈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