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裔英国女性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I56-0.jpg)
伊朗裔英国女性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
赫什阿里此次展出的绘画作品作于今年的疫情期间,隔离并未对她的创作造成限制,相反,她利用这段“静止”的独处时间,通往更广阔的的思维世界,去思考人类和文明在自然中的存在。在这些作品中,你或许会看到星空、极光,也会看到犹如指纹般密密麻麻的印记,似乎艺术家进入了最微小的时间单位,最后又抵达了最广袤的宇宙深处。![施拉泽·赫什阿里 《二重奏》雕塑 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21P-1.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二重奏》雕塑 2020
除了贯穿其艺术生涯的那些思考,赫什阿里此次展出的作品受到她2018年敦煌行的启发。莫高窟壁画的光泽和色彩让她着迷,在那些经久不衰的颜料中,她看到丝绸之路的故事,在飞天的形象中,她发现了运动和韵律。此次展览中的唯一一件雕塑作品《二重奏》就以壁画上的飞天为灵感,天人的形象被抽象为红色与蓝色丝带,轻盈而稳定地固定于白墙之上。“我正在尝试以连续动作而非静态固体的形式来捕捉动态。”赫什阿里解释道。![施拉泽·赫什阿里《东窗》2008](/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3352-2.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东窗》2008
这种“洞口”与“扭曲”也出现在这次展览的几幅绘画中,在整个作画过程中,它们被留白,而画布的其他地方任由交融的底漆、颜料与中间密密麻麻的铅笔印记所填满,那些铭文重复着两个阿拉伯词语:“我是”和“我不是”。赫什阿里说,这种重复代表了“刻意的意识”。如果说,赫什阿里用“空无”取代了教堂窗户上的“上帝”,那么在绘画中,在密密麻麻的意识之间,她邀请每个人去走入无意识的、未知的流动世界。![施拉泽·赫什阿里 《思绪与物质》 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4V0-3.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思绪与物质》 2020
![施拉泽·赫什阿里 《思绪与物质》(局部) 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3435-4.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思绪与物质》(局部) 2020
澎湃新闻:你在2018年时曾去过中国敦煌旅行,莫高窟的壁画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施拉泽·赫什阿里 《喀迈拉》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4132-5.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喀迈拉》2020
![施拉泽·赫什阿里 《喀迈拉》(局部)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4156-6.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喀迈拉》(局部)2020
澎湃新闻:身为一名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女性艺术家,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身份在你的作品中是如何反映的?![施拉泽·赫什阿里 《大图景》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D23-7.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大图景》2020
![施拉泽·赫什阿里 《大图景》(局部)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5521-8.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大图景》(局部)2020
澎湃新闻:你的作品常常关乎两极,探讨两者的融合与矛盾张力,是否可以将其理解为你对于这个世界的冲突和混乱的一种回应?![施拉泽·赫什阿里 《波涛》(局部)2020](/uploads/allimg/200915/1356044303-9.jpg)
施拉泽·赫什阿里 《波涛》(局部)2020
澎湃新闻:你的作品受到萨满教、苏菲派和科学等的影响,为什么最终会选择成为一个艺术家?你认为艺术、科学、现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