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无曲(1910-2006)
南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古老传统的文化遗存,而且在中国近代文化、科学和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人物张謇于1905年在这里创办了中国最早收藏包括历史、美术、教育内容的资料和作品的民间博物馆,国内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刺绣学校、第一所气象站等,也都是在这里建立的。“人淡如菊 笔墨水融——纪念尤无曲诞辰110周年艺术大展”开幕现场
澎湃新闻获悉,9月18日上午,“人淡如菊 笔墨水融——纪念尤无曲诞辰110周年艺术大展”在南通博物苑新展馆一楼3号展厅开幕,展出尤无曲从1914年到2006年,长达92年时间跨度的代表作68幅,展品形式多样,有条屏、册页、手卷等,呈现了画家尤无曲在诗书画印以及园艺等诸多领域的不凡成就,展示了这位生于南通、外出游学后又回到南通,经历不同历史时期,受到南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画家90余年艺术人生。“人淡如菊 笔墨水融——纪念尤无曲诞辰110周年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尤无曲1910年出生于南通教育世家,5岁习画,6岁起在张謇创办的幼稚园、小学、初中,一直上到师范毕业,源远的家学和先进的近代教育,为尤无曲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929年,尤无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上海美专,直接插班二年级。半年后,黄宾虹等应叶恭绰的邀请,创办了中国文艺学院,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中国画家,尤无曲转学到中国文艺学院,成为蔡元培、叶恭绰、黄宾虹等民国文化精英,振兴中国绘画“优才计划”的培养对象。中国文艺学院后更名为中国文艺专科学校,尤无曲和他的同学们基本上都被吸收到海派名家汇集的“蜜蜂画社”,成为中国早期美术团体的成员。第一排左三蔡元培、左四叶恭绰、右一黄宾虹、第三排右二郑午昌
1938年日寇侵华,尤无曲逃难到上海,结识严惠宇,得其引荐,拜陈半丁为师。尤无曲去北平从陈半丁学画,期间有缘结识蒋兆和、萧谦中、王雪涛等诸家,开拓了艺术视野。1941年11月,尤无曲在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个人画展,齐白石为鼓励尤无曲,买下了画展最贵的作品《纤夫图》。齐白石还为尤无曲订润例,写下“下笔苍劲,有明人风”的评语。北平画展是尤无曲融合“海派、京派”绘画艺术,初具个人面貌的展示,在尤无曲艺术生涯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齐白石为尤无曲订润例
1942年尤无曲自京返沪,寓居上海十年,精研绘画。尤无曲曾说:“学传统、师古人并非只是临摹而已,重要是领会古人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上海期间,问学于海上名家秦曼青、汤定之、黄蔼农等。尤无曲制作的曲园盆景
尤无曲还有其他画家没有的的特殊经历,他在南通医学院寻得画教学用人体解剖图的工作,为了不荒废自己的艺术,他以过人的忍耐力和自幼练就的绘画功夫,坚持用毛笔和中国绘画的方法画人体解剖图,一画26年,这段经历成为他提高笔力和造型能力的特殊修炼。尤无曲在黄山
尤无曲对艺术史的贡献不仅有他的“笔墨水融”说,及其作品,值得珍惜的还有他的艺术道路。古稀变法后,他有诗云:“笔墨从来是国魂,丹青变法意犹存。何须叱咤阿谀骨,留待后人作正论”。这是他对自己艺术道路的总结:坚守国魂、潜心变法、超脱时流、勇攀高峰、相信未来。实质是走“包前孕后,古今独立”为核心的艺术之道,这是中国画的发展之路,也是尤无曲深悟和践行的艺术之道。尤无曲 独来习静万山中 1929年
尤无曲 江南早春 1987年作
南通大学原副校长、南通市美协名誉主席沈启鹏说,感悟他的一生,“人淡如菊”是他终生恪守的人生操守和精神写照;感悟他的艺术,“笔墨水融”是他艺术实践的独特创造和杰出贡献;感悟“光朗堂艺术馆”走过的历程,“家国情怀”是尤老后代子孙文化自觉的责任担当。尤无曲 山间留云图 1993年
尤无曲 夏山飞瀑 1997年画2005年题
尤无曲长孙、南通光朗堂尤无曲艺术馆馆长尤灿说,南通博物苑成立之初,南通尤家和博物苑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百多年来薪火相传、血脉相连。祖父近百年的人生轨迹历经了南通博物苑、南通第二幼稚园、通师一附、张謇中学、南通师范、南通中学、南通医学院、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和南通大学,除了其间十余年在上海、北京求学游学外,其余时间都生活在南通,祖父已和南通这座城市融在了一起。祖父的艺术成就,已不仅仅属属于我们后代,更属于南通、属于中国,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属于所有孜孜不倦为理想、梦想坚持努力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