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河北“80后”女孩郭墨涵:“铁板绣花”匠心锤锻浮雕艺术

2019-09-01 10:32  中国新闻网   - 

河北“80后”女孩郭墨涵:“铁板绣花”匠心锤锻浮雕艺术
    父亲郭海博向女儿传授铁板浮雕技艺。受访者供图

  “人们普遍觉得女孩不适合铁板浮雕,但从事这项艺术以来,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谈起自己的“非遗故事”,31岁的郭墨涵称。

  郭墨涵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市级传承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的女儿。自2012年以来,这位“80后”女传承人正式开始铁板浮雕创作,用自己的思考和努力“以柔克刚”,赋予了这门“硬艺术”别样的魅力。

郭墨涵作品《雄关漫道》。受访者供图
郭墨涵作品《雄关漫道》。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石家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铁板浮雕工作室,长发披肩、面庞清秀的郭墨涵围着厚厚的围裙,只见她左手持锤,右手执錾,在铁板上上下翻飞,叮当作响。工作室墙壁上,微笑的女孩、顽皮的男童、矍铄的老人,还有老屋、古井、瘦马,一幅幅浮雕作品让原本冰冷的铁板透露出艺术的温暖底色。

  “父辈用三十多年的探索开创了铁板浮雕,这门艺术凝聚了他很多心血。”郭墨涵感慨道。正因见证了父亲的不易,大学毕业后她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回家传承父亲的事业。

郭墨涵正在创作中。受访者供图
郭墨涵正在创作中。受访者供图

  然而,传承并不是一句话就能做到的。“每天都要挥锤上万次,一站就是一整天,胳膊常常又酸又痛。”回忆初学铁板浮雕锤锻技艺时的场景,郭墨涵感慨道,这对女孩来说确实不是一份好差事。

  与铁板浮雕打交道的时间越长,郭墨涵越觉得这是“一门真实的艺术,不能有半点差错”。在创作中,她常常要敲打錾刻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但很可能因为一锤子不注意而前功尽弃。常年埋首在铁板浮雕创作中,噪音对耳朵是一种折磨,而长期挥锤敲打和铁板的震动还对骨骼造成伤害,但她依旧乐此不疲,“钻进了这门艺术,这些艰辛都不算什么”。

郭墨涵作品《奔腾的时代》。受访者供图
郭墨涵作品《奔腾的时代》。受访者供图

  现在,在父亲郭海博眼里,郭墨涵已形成了年青人自由随心的创作风格,这让他很高兴。同时,她的作品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美术展览,甚至走出国门,她本人也获得了“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在深入探索铁板浮雕创作的同时,郭墨涵和父亲也思考着如何增强这项非遗的生命力,将之发扬光大。他们思考的结果,就是“自泄天机,授人以渔”——让更多人接触和学习铁板浮雕。

  为此,郭墨涵和父亲已把工作室搬到了高校里,“大门敞开,随时欢迎学生和市民进来参观学习”。郭墨涵还在学校里任教,将铁板浮雕艺术搬到了课堂上,吸引了众多大学生以及国外留学生的关注和喜爱,还有几位留学生成为了铁板浮雕的“洋学徒”。

  现在,郭墨涵正在计划编写正式的大学教程,以便更好地教授铁板浮雕技艺,同时帮助父亲编辑出版一部图书,将郭氏铁板浮雕技法进行系统的总结……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铁板浮雕的学习者少走些弯路”。

  “我和父亲现在做的属于前人栽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谈到未来,郭墨涵说非遗传承发展这条路还有很长,她将会一直探索下去。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新中国70年山水画新貌:美在河山 大气磅礴
下一篇:徽州木雕传承人朱泓:坚持工匠精神 让徽雕走向世界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